“我曾经到上海、西安、重庆的动物园看大熊猫。仅仅因为大熊猫,2010年至今,我已七赴四川成都以及雅安碧峰峡,希望更近距离地了解他们。”年逾半百的美国人莎琳·约翰逊兴奋地对记者说,“对于我而言,大熊猫犹如我的家人一般亲近。‘全球熊猫守护之旅’活动又让我和大熊猫更加亲密。”
日前,“全球熊猫守护之旅”停驻美国首都华盛顿,向这里的熊猫爱好者呈献了一场精彩而丰富的介绍,内容包括保护大熊猫教育、大熊猫文化、中国大熊猫野生栖息生态现状等内容。在华盛顿国家纪念碑草坪一隅,无数张形象各异、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图片圈出了一席之地,当中放着的一个个毛茸茸黑白相间的熊猫玩具,吸引了不少美国小朋友。头戴熊猫耳型发卡的志愿者和组织者忙碌的身影,更像是穿梭于草坪间的活动广告。小孩子们纷纷跑来索要签名和熊猫纪念品,或是好奇地坐在椅子上等待活动开始。许多当地人流连忘返于摄影图片之间。几位现场观众激动地告诉记者,他们是大熊猫的忠实粉丝,9月下旬,他们将赴成都大熊猫基地去看看在家乡生活的熊猫们。
来自美国的“熊猫守护使”梅莉萨·卡茨向现场观众分享了自己的守护经历和拍摄的精彩照片;而来自法国的守护使杰罗姆·普伊则享有“民间熊猫专家”之称,他利用自我积累的丰富知识,与观众就大熊猫保护和文化进行互动。24岁的卡茨曾是美利坚大学的一位专业曲棍球教练,当选“熊猫守护使”后,她毅然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这项活动中。她告诉记者,“全球熊猫守护之旅”非常有意义,她因此有机会奔赴各地宣传保护熊猫知识和熊猫文化。她认为,保护熊猫野生栖息地和建立类似成都熊猫基地的圈养科研中心,是保护大熊猫的有力措施。她个人建立了一个宣传保护大熊猫和环保的网站,希望在这项使命结束后,能通过个人网站继续宣传。
“全球熊猫守护之旅”是由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主办的大型跨国公益活动,以关爱和保护大熊猫和其他濒危动物为目的,向世界各地民众介绍关于大熊猫的繁殖、养育和疾病控制等方面的科研成果,让更多人意识到保卫濒危物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性。
2012年9月,在全球116万报名应试者中,美国的梅莉萨·卡茨、法国的杰罗姆·普伊和中国上海的陈寅蓉脱颖而出,成为“熊猫守护使”。三人接受系统培训后,于今年8月至9月前往全球14至15个养有大熊猫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关于大熊猫和当地濒危物种繁育保护的交流活动,并在香港、新加坡、美国华盛顿和亚特兰大、法国巴黎以及英国爱丁堡进行重点活动。
据成都熊猫基地综合秘书部部长蒲安宁介绍,中国大熊猫已分别在美国华盛顿、亚特兰大、孟菲斯和圣地亚哥四个城市落户。前不久,普伊和卡茨两位“熊猫守护使”有幸探访了亚特兰大动物园内出生不久、尚未与公众见面的熊猫双胞胎,并在个人网站和社交媒体上将这对小东西健康成长的消息传递给全球的熊猫粉丝。目前,美国是租借中国大熊猫最多的国家,美国有不少大熊猫粉丝,特别是在亚特兰大,当地人将大熊猫喻为“社会名流”。
自国宝大熊猫走出国门之时,它的形象早已超越了野生动物保护的范畴,它头上还戴着文化使者、旅游使者、和平与友好的光环,所到之处广受当地民众喜爱。蒲安宁告诉记者,保护大熊猫的终极目的是保护大熊猫的野生栖息地、保持种群稳定、将圈养大熊猫放归野外。就目前的保护情况和科研发展而言,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50到100年。(本报华盛顿9月19日电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王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