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9月19日 星期四

    “三栖专家”孟祥青

    《 光明日报 》( 2013年09月19日   01 版)
    孟祥青在授课。 本报通讯员 段文君摄

        有人说他是远见卓识的战略学者,有人说他是游刃有余的外宣专家,有人说他是光彩夺目的明星教授——

     

        他就是被誉为“三栖专家”的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孟祥青。

     

    “搞战略理论教学是兴趣也是使命”

     

        1983年,孟祥青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时,恰逢部队到大学招兵。“我父亲是1938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对我影响很大,能成为一名军人,我们全家都非常高兴。”孟祥青说。

     

        特招入伍的孟祥青被安排到陆军第38集团军某连代职锻炼。一年的部队生活,艰苦的训练让他完成了从大学生向合格军人的转变。1986年,作为国防大学成立以来世界经济政治教研室最年轻的教员之一,孟祥青夹起教案,开始独立授课,从此在三尺讲台上演绎精彩。

     

        “和平并不等于安全,发展也蕴含着风险;不仅要居安思危,还要居危思危。”“大国崛起,需强大国防;民族复兴,需安邦大略”……孟祥青说:“我在不同的场合这样大声呼唤,目的是让大家感觉到,改革开放的和平年代,威胁和挑战仍然不少且复杂多元,战争离我们其实很近,每个人都要从‘居危’视角重视国家安全。”

     

        2011年11月,孟祥青参加在布鲁塞尔举办的“首届中欧高层论坛”。会上,他发表了有关“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与中国国防现代化”的演讲,引起与会专家共鸣。事后,我驻欧盟使团专门给学校发来表扬信。“能在维护国家利益时挺身而出,做出自己的努力,这是我最大的职责和荣耀。”孟祥青说。

     

        从事战略理论教学30年来,孟祥青把自己的讲台拓展到军营、党政机关、院校和研究机构。他的学术报告数百场,听众逾50万人。

     

        2003年,国内一所知名高校以优厚条件想把孟祥青“挖走”,但他婉言谢绝了。在孟祥青心中,“搞战略理论教学是兴趣也是使命”,他早把人生梦想熔铸于人民军队中,熔铸于国家安全战略研究之中。

     

    “教师必须是更厚的‘经书’”

     

        “要达到高水准,还需努力。”当年,国防大学老校长张震听课后的一句评语,让孟祥青铭记至今,并一直用以鞭策自己。

     

        “我们的学生很多都是军队高级干部,每人都是一本有内涵的‘书’,要让他们听得进去,教师必须是更厚的‘经书’。”孟祥青说。

     

        为了增加自己的“厚度”,孟祥青博览群书,尤其是那些与战略学相关的学科,如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等。从历史的风起云涌到世界的日新月异,从彼岸烽火到此地风光,不同视野、不同角度,让他在战略理论体系和基本原则方面有所领悟,从而在面对重大国际问题时有更强的判断能力。

     

        有两个习惯孟祥青保留至今,一是睡前读书,二是做卡片。无论教学科研有多忙,工作到多晚,他睡觉前必看个把钟头的专业书籍,有了好的想法和思路,他会立刻记在卡片上;晚上睡觉前,他会把卡片放在床头,以备半夜醒来记下突然产生的灵感。孟祥青说,只有这样,才能不总“吃老本”,才能保持“新鲜感”。

     

        在孟祥青的课堂上,既有唇枪舌剑的辩论,也有开怀大笑的幽默。“他的课思想深邃,观点新颖,充满着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和发人深省的思考。”国防大学战略班学员、南京军区联勤部政委周明贵对孟祥青的课赞不绝口。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在人才济济的国防大学,孟祥青讲授的《国际形势与我国安全环境》《中东北非剧变及思考》《美国安全战略调整及影响》《钓鱼岛争端趋势及思考》等课,在学员测评中均名列前茅,被评为学校的“精品课”“主干课”或“特色课”。孟祥青连续13年获得国防大学“优质大课奖”,获评校“特优教师”“学科学术带头人”。

     

    “学者不能关起门来做书斋式学问”

     

        针对中国面临的安全挑战更加多元和复杂的现实,孟祥青密切关注世界局势和中国周边热点,他承担的课题无不关乎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学者不能关起门来做书斋式学问,必须密切关注国家安全的现实威胁。军事战略学的生命力在于探寻满足实际国防安全需求的科学答案,把专业研究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孟祥青曾两赴南海进行调研,他登上海岛礁石,了解官兵的海防生活,完成的报告得到上级的肯定。

     

        “一个国家可以获得和平,但不一定就有安全。当一个国家和民族有能力拒绝别国的不合理要求时,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全。”谈及国家安全局势,孟祥青难掩内心的焦灼: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尚未完全统一的大国,是地缘环境最复杂的大国之一,是正在发展中的大国,这五大特点集于一身,使得中国面临较大的安全压力。他撰文《中国安全:两难与出路》,列举中国未来10到20年间可能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在两难中谋出路,引起学界广泛讨论。

     

    短评

     

    国家安全的瞭望者

     

        如果把国家比作大海中的航船,战略研究者,就是一个把自己绑在桅杆上的瞭望者,不断提醒船上的人们防备冰山,绕开暗礁,避开风暴。孟祥青,无疑是一位胸怀强军使命、情系国家安全的忠诚瞭望者。

     

        国家安全战略主要是研究国家兴亡、民族兴衰规律及对策的科学和艺术。它要求研究者要胸怀大千,始终把国家安危、民族利益摆在第一位,这正是孟祥青取得成功的秘诀。他把个人的事业抱负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紧跟学术前沿,求真创新,博学笃行,知识报国,体现出理论工作者的崇高价值追求。

     

        国家安全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国防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希望像孟祥青这样的国家安全的瞭望者越来越多。(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特约记者 褚振江 本报通讯员 罗金沐)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