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9月13日 星期五

    纪录片解说词

    跨越,每个人的帕米尔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9月13日 15版)
    纪录片《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剧照

        编者按

     

        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出品的8集电视纪录片《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由《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任总导演,李文举任执行总导演。该片于2013年9月2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每晚十点半档的《魅力纪录》栏目播出。2000年之后,新丝绸之路的崛起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现象。本片在丝绸之路沿线7个国家拍摄,记录了人们的奋斗和宝贵的遗产、多样的文明,以及他们如何互相适应、和平相处,共同缔造新丝绸之路的故事。本版截取其中第六集的部分解说词,以飨读者。

     

        连绵的雪山之间,道路如同迷宫。每一步,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然而,勇敢者的步伐从未停歇。高山、深谷、战争、动荡,都无法阻止人们跨越险途的脚步。今天,人们重振丝绸之路的愿望比任何时代都更加迫切。岁月流转,丝路的面貌几经变换,人们内心的澎湃动力从未消散,这是全新的丝绸之路,这是丝路上全新的故事。

     

        帕米尔,地球上最壮观的山结,五条高耸的山脉自此奔腾而去,古老的丝绸之路在这里陡然收束。塔什库尔干,翻越帕米尔的核心之地,海拔3100米,道路汇集。塔什库尔干文工团,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多年以来,致力于发掘和保护塔吉克人的音乐和舞蹈。团里明星云集,26岁的伴奏演员艾力只是个小字辈。他梦想成为一个独唱演员,不过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距离,不亚于翻越帕米尔高原。要提高歌唱水平,最好的办法,是离开帕米尔高原,去大城市进修学习。然而,艾力已经结婚,必须担负起照顾家庭的责任。雨季即将到来,修缮房子才是当务之急。

     

        帕米尔,既是险阻,又是通衢。6000米以上的高山之间,隐藏着神秘的道路。这是佛教传入中国的道路,也是丝绸走向世界的道路。眼下,冰雪融化,道路畅通。帕米尔结束了冬季的孤岛状态。广袤西域的商业中心喀什,今天已经划定为经济特区,这是古老丝绸之路重新崛起的标志。商人们将乘坐全新的交通工具,翻越帕米尔高原。国际长途班车司机王建平在喀喇昆仑公路上行驶了近30年,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这条道路。现在,他们为即将到来的运输季节做准备。

     

        有的人即将出发,有的人已经抵达。在喀什的老茶馆里,人们在这里享受午后的闲暇时光,谈论道路上的见闻,交换信息,为下一段征程储备能量。这是古城喀什几千年不变的景象。来自巴基斯坦的商人马克决定在喀什,开始自己全新的生活。“看啊,来自孟买的帽子!”在喀什的夜市上,马克和几千年间寻找梦想的商人们一样,一刻不停地招徕客人,仿佛是丝绸之路的历史重现。来自远方的新奇货物,总是受到人们格外的欢迎。由于具备最便捷的陆路通道,喀什的价值丝毫不逊色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港口城市。在喀什的货场,强大的贸易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代,中国内陆生产的商品正源源不断地抵达这里,再通过帕米尔高原的深邃河谷去往西边的世界。

     

        在丝绸之路复兴的道路上,人们正在积极面对困难和障碍,让天堑变为通途,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喀喇昆仑公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进入了运输旺季。它与丝绸之路南线通往印度河流域的古道高度重合,跨越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全长1224公里,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最昂贵的建设工程之一。然而,一个堰塞湖不仅淹没了人们的家园,也拦腰切断了山区连接外面世界的喀喇昆仑公路,使小村古力米特成为一座孤岛。

     

        “小时候人家问我爸爸,为什么给我取这样一个名字,我爸爸说,我这辈子还没走够,想让他继续走。现在我算是实现了我爸的心愿了,估计都绕地球好几圈了都。”赵越超,如同他的名字,一个梦想走遍世界的人。一年前,他跨越帕米尔高原来到巴基斯坦北部山区,和他的同事们要肩负起重建公路的使命。喀喇昆仑山区没有宽阔的高原台地,只有险峻的山峰、河谷,板块运动导致这里地震达到50次以上。设计方案是在堰塞湖边的山体中打两条隧道,难度可想而知。

     

        英吉沙,距离喀什100公里,背靠帕米尔的绿洲。这里的达瓦孜国际学校,学员们正在练习。达瓦孜,维吾尔语的意思是高空走绳,这项技艺沿着丝绸之路传播,2000多年前,就已经见于中国史书记载。12岁的阿里木是最小的学员。体能训练极其艰苦,但这是通往一名伟大的达瓦孜艺人的必经之路,阿里木必须经受这漫长的学习。这所学校,是中国政府振兴传统文化艺术的一部分,能否将阿里木这样的小学员培养成才,决定了达瓦孜的未来。

     

        现在,英吉沙是唯一保留着达瓦孜传统的地区,历史上,这里的男孩子都要像阿里木一样,从小开始达瓦孜的训练。就在达瓦孜学校的隔壁,英吉沙中学的一堂语文课,学校在培养学生从小树立为事业而献身的集体主义精神。然而,他们中的一员、十四岁的约麦尔却有着另外的理想——成为一名达瓦孜学员。他也喜欢达瓦孜,每天放学后,回家的路上,他都会去隔壁的达瓦孜学校。

     

        越是高难度的技巧,就越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达瓦孜学校为阿里木制定了专门的训练计划,他必须一步步前进。走钢管,是在走钢丝之前的基础训练,可以帮助他找到平衡感,克服对高空的恐惧。而在约麦尔看来,阿里木的学习充满乐趣。慢慢地,约麦尔和阿里木也熟悉起来。约麦尔出生在一个达瓦孜的传统地区,走钢丝对他来说并不陌生。上学之前,约麦尔也参加过达瓦孜的练习,但是,现在,约麦尔已经忘记在钢丝上行走的技巧了。要想实现梦想,必须从头开始。而约麦尔决定开始一个大胆的计划,自己练习达瓦孜。房顶上的钢管是约麦尔从未走过的高度,每一步行走同样充满危险与未知。但少年知道,达瓦孜就是挑战与突破,只有不断走过新的高度他才能获得成功。再经过几年训练,随着钢丝高度的不断提升,距离的不断延长,阿里木和约麦尔终将成为优秀的达瓦孜艺人,继承祖祖辈辈的传统。现在,还有许多更加复杂的技巧等着他们去学习,有着更加广大的世界等着他们去见识,还有更多的障碍等着他们去克服。

     

        比翻越天险更艰难的,是战胜内心的障碍。从古至今,在丝绸之路上,都有着无数的险阻等待着人们去克服,从张骞到马可·波罗,造就了无数的英雄人物。在今天,更多的普通人踏上跨越天险的道路,重新支撑起这条古老的道路。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