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29日 星期四

    美丽福建新征途:百姓富,生态美

    《 光明日报 》( 2013年08月29日   04 版)
    蓝天白云映衬下的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摄

        这些年来,在全省GDP保持年均增长12.6%的同时,福建森林覆盖率连续36年保持全国第一,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保持水、大气、生态环境均全优的省份。

     

        在近日召开的福建省委九届九次全会上,福建省委明确提出,要在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的基础上,争取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在会上表示:“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既要发展、又要环境,不走老路、不留后患,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美丽福建,再踏新征途!

     

    绿色转型促发展

     

        近几年,福建提出要“绿色转型”,不走发展与污染重合的“老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足功夫。

     

        转化,需要有壮士断腕的气魄。作为全国皮革行业重点产区,2010年,福建皮革行业刮起限制淘汰落后产能的“环保风暴”,根据企业发展规模和条件,限定时间,由环保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并监督完成污染治理,对到期考核不过关的企业,将予以关停。仅这一年,晋江77家皮革企业投入用于污染防治与清洁技术改造的资金就达10亿多元。

     

        转化,需要有拒绝污染项目的决心。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示范市,南平市划定了严格的“产业禁入线”,仅去年一年,南平就否决26个投资项目。

     

        转化,需要有发展特色产业的智慧。清流县地处山区,气候、土壤特别适合绿化苗木种植。自2003年决定发展花卉产业开始,仅十年时间,清流就成长为海西最大的鲜切花种植基地。预计到2015年,清流鲜切花种植面积将达1万亩,实现产值3.7亿元。

     

        为从源头上遏制污染,福建积极探索“绿色信贷”,建立环保准入制度。目前,全省有300多家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100多个组织通过ISO1400环境质量认证、46家名牌产品企业获得了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企业认证。2012年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至0.607吨标准煤/万元,为全国水平80%。

     

        近年来,福建还将环境保护列入绩效考核,逐步淡化GDP增长指标,探索建立起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福州市永泰县生态良好,素有“福州后花园”的美誉,GDP排名长期位居全市后排。该县县委书记林强介绍说,市里规定对永泰不考工业规模考大气、不考企业税收考水质、不考工业总量考新兴产业科技含量。

     

        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福建投资门槛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然而,高标准、严要求之下,福建却越发成为投资的沃土。盛夏季节,放眼八闽大地,重大项目建设捷报频传:福欣特殊钢项目正式启动炼钢生产线;古雷石化启动项目完成设备调试,投产在即;联盛纸业两条生产线已投产……

     

        香港南益集团董事长林树哲告诉记者:“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也是吸引客商的一大因素。”他道出了许多投资者的心声。

     

    生态致富惠民生

     

        福建致力于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其目的就在于让百姓享受更多的“绿色福利”,努力走出一条富民之路。

     

        在建阳市潭城街道考亭村,一条绿道串起了千亩葡萄园,引来了众多游客。这条绿道位于建阳市西郊,一期长6.8公里,日前已全面竣工。绿道沿线统一规划建设的旅游商店、特色小店、农家乐等配套设施正在进一步完善,骑自行车、尝农家宴、采新鲜蔬果、观生态美景等旅游项目,正逐渐成为考亭村发展的新亮点。

     

        安溪县境内共有大大小小崩岗(一种风化侵蚀地貌)1万多处,占全省崩岗总数的一半,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这些年来,安溪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治理路子。有的崩岗治理开发为工业用地,有的发展为生态种养基地。洋坑村的种养大户陈世哲通过“猪沼果”的治理模式,让原本寸草不生的崩岗成为种养宝地,每年可为他带来数十万元收入,多余的沼气还免费供应给村民,每年为全村节省近万元的燃料费用。

     

        在福建林区,林下经济方兴未艾。在三明市三元区,林农种“草”也致富。从2008年起,三元区楼源国有林场开始发展林下套种草珊瑚,到现在已种了3000多亩。草珊瑚进入丰产期后,每年可带来收入近百万元。在政策引导下,永安的社会资本不断注入林下经济。去年,永安林下套种金线莲已接近1000亩,催生了生产企业10家,营销企业20家,年产金线莲近两亿株,产值近4亿元,占永安生物医药产业产值的三分之二。

     

    改革开放再扬鞭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只有坚持改革,依靠改革。

     

        在日前召开的福建省委九届九次全会上,为争创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福建省委提出多条改革举措,包括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奖补额度,并对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予以倾斜支持;适时开展水权交易试点和排污权交易试点。同时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从建立林权流转市场、加大金融支持林业发展力度、完善生态公益林管理机制、推进商品林可持续经营、科学发展林下经济、加强林业基层和设施建设、强化林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作出部署。

     

        与此同时,福建还提出将重点构建六大体系:构建主体功能明确的区域发展体系,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的发展空间;构建绿色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逐步建立与福建资源禀赋与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构建可持续的资源支撑体系,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增强资源保障能力;构建生态安全的保障体系,保持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构建宜居宜业的生态人居体系,努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在全社会强化生态文明观念和行为养成。

     

        不久前出炉的福建2012年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去年福建12条主要水系水质保持全优,水域功能达标率为97.9%;全省23个城市空气质量均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全省完成造林绿化314.5万亩,占总任务的104.8%。同时,据最新统计,今年上半年,福建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15.8元,同比增长9.2%;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670.7元,增长12.7%。

     

        生态美,百姓富。美丽福建,正健步踏上新征程!

     

        (本报福州8月28日电 本报记者 高建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