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郑州8月17日电(记者崔志坚)在河南宜阳,滨河文化广场比这个夏天持续的高温更加火爆——原本7月1日到9月30日的演出季,在坚持10年之后,由于太受老百姓欢迎,今年不得不“拉长”:从6月就启动了。
“当初决定时并不轻松。”宜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景彦告诉记者,宜阳戏曲氛围浓厚,庙会、集会时的演出人山人海,换地方、连续3个月的文化广场活动能不能搞下去,不是没有争议。时任宜阳县委书记、现任开封市市长吉炳伟综合大家的意见后拍了板:“要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要引导群众的文化需求,要靠服务群众繁荣群众文化。”
3000多个座位的演出舞台建成后,免费向群众开放,为了扩大容量,“总导演”罗世川想出了沿舞台两边的滨河路安装同期声小音箱的办法,让演出现场“延伸”了4公里,进不了场的群众,可以边乘凉边听戏。
戏曲、电影、歌舞不仅得到了繁荣,同时也让传统文化焕发了生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洛大鼓传承人王玉功回忆说,第一届滨河广场演出,河洛大鼓就演出了27场,一下子摆脱了“红白事才露露脸”的尴尬境地。起源于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与吴起操练军队各种阵法的“苏羊竹马”,也重新被挖掘并搬上舞台。
11年来,滨河文化广场已上演了1100余场群众自编自演的节目,观看演出的群众有1000多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