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8月18日 星期日

    文学品评

    在孤独与沉静中发现自己

    ——读《你知西藏的天有多蓝》

    杨碧薇 《 光明日报 》( 2013年08月18日   05 版)
    《你知西藏的天有多蓝》凌仕江 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

        读凌仕江的散文,最好是一个人的夏日午后,有一点阳光,像调和了水粉一般,轻柔地涂抹在阳台上;最好是有几阵穿堂风,再来一杯清澈的绿茶,让自己整个地静下来,清理好蒙在灵魂上的灰尘,方才能触摸到他文字中起伏着感情颗粒的肌理。

     

        进入凌仕江的散文,也就进入了属于他的西藏世界。我的第一个阅读感觉是孤独。正像他在《心灵跋涉的远方》中说的一样:“那时,我孤独而贫穷。”彼时如此,回忆亦如此,如今他缓缓地叙述着当年入藏参军的旧事,每一个词语都充满西藏独有的质感。我眼前浮现这样的画面:年轻的士兵站在广袤而荒芜的大地上,背着双手,眼睛凝视着远方的雪山。藏南的雪花,像带着密语的精灵,在他周围飞舞弥漫。不知不觉间,世事巨变,沧海桑田,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青春无悔。

     

        孤独有何不好?孤独很奢侈的呢!现代生活的节拍如此匆忙,我渴望孤独。只有孤独能使我停下来,听一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羡慕作者,西藏就是他的孤独峰,给了他许许多多的人生财富,其中最宝贵的一笔,或许,就是孤独。环境的孤独,使人与喧哗相隔绝,并真切地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与时间的权威;内心的孤独,更迫使人面对自己,寻找真实的灵魂面孔。就在那些微小如尘埃的孤独瞬间,神开启了感动与智慧,于是,文学就这样产生了。

     

        凌仕江的散文还带给我另一个感觉:沉静。他的静不“滞”,而是满带着灵动与飘逸。所以,他回忆老艄公,在悲哀中却能挑染出日常生活的动人色彩;他写到卓玛,笔墨不多,也能勾勒出人生参差的遗憾与风致。我一直相信静水流深,是静,打开了他体验的味蕾,使他在西藏这片土地上尝到种种百转千回的人生况味;也是静,温暖了他的笔触,给他的每一个词语都填注了感情的温度。

     

        沉静,给凌仕江的文字充入了轻盈的呼吸。不同于重如山雷的呼吸,这本散文集子从头到尾都洋溢着婴儿般的呼吸,轻微而均匀;也洋溢着少女在甜梦中的呼吸,细腻且温情。俗话说,文如其人。作者本人也应同他的文字一样,沉静、温暖、执着、坚定。我甚至还想,他的这些文字,有不少会是在静静的深夜里诞生的。也正是因为沉静,他的眼光能越过现实生活的层面,直抵看不见的世界。别人看到的只是西藏的蓝天,他却还看到了这种宝贵的蓝色有可能失去的伤感;别人看到的只是八廓街的热闹繁华,他却同时看到了在不可多得的闲适中闪动着的生命。

     

        作为一个没有去过西藏的人,我的阅读感受,仅立足于我对凌仕江这本散文集的真实印象之中。我相信西藏是作者的一面镜子。与其说是他在书写西藏,不如说他是在这个书写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完善自己。在这面镜子中,他照见了自己的孤独与沉静,也完成了自身灵魂一次又一次的超越。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