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是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最便捷的公共交通方式。目前,莫斯科共有12条地铁线,188个地铁站,平均运行速度为每小时41.6公里,最短的列车间隔只有90秒,每天运载乘客量超过900万人次,莫斯科城市客运量的56%是由地铁完成的。此外,莫斯科地铁站中的交通标识十分发达。如果在莫斯科街头迷了路,只要一下地铁,就能立刻清楚地辨析出自己所处的位置。莫斯科地铁的魅力远不限于交通的便捷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上。
“一五”计划期间(1928—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奠定了初步基础的情况下,为了改善首都的交通状况并缓解有轨电车的压力,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拉·卡冈诺维奇在1931年的联共(布)六月全会上做了关于建设莫斯科地铁的报告。从1932年起,数千名青年投入到地铁建设中。1935年5月15日,一条以红线为标志的莫斯科第一条地铁线(1号线)通车。这也是苏联的第一条地铁线,总长度为11.6公里,从索科里尼基站到文化公园站,沿途设有13个车站。到卫国战争前夕,莫斯科又开通了两条地铁线:绿线(2号线,从索科尔站到剧院站)和蓝线(3号线,从阿尔巴特站到库尔斯克站)。
1941年6月22日,德国希特勒军队入侵苏联西部边境,苏联卫国战争开始。为了不给敌人留下方便,1941年10月15日,苏联国防委员会下令关闭莫斯科地铁并在3小时内将地铁里的设备拆除。第二天,莫斯科地铁关闭,全城一片混乱,这是莫斯科地铁史上唯一的一次不通车现象。当天晚上,随着关闭令的解除,莫斯科地铁又重新恢复运营。1941年秋,希特勒军队进攻莫斯科,莫斯科保卫战打响。整个秋天,莫斯科地铁成为俄罗斯首都居民的防弹避难所。此外,苏维埃国家权力机构——苏联部长会议的办公地点也迁至莫斯科2号地铁线上的马雅科夫斯基站。在德国军队围攻莫斯科期间,斯大林在这里多次进行了公开演讲。
卫国战争一结束,苏联就开始推行第四个五年计划(1946—1950年)。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莫斯科的地铁建设也拉开了新的序幕,主要表现为地铁环线建设。1950年,自文化公园至库尔斯克站的第一段环线通车;1952年,环线从库尔斯克站延伸至白俄罗斯站;1954年3月,环线白俄罗斯站与文化公园站实现对接。从实用价值来看,环线将莫斯科的市中心与7个火车站(莫斯科共有9个火车站)以及部分广场和公园等重要公共场所连接起来,至今仍在莫斯科城市交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斯大林时期修建的莫斯科地铁站中,位于市中心的阿尔巴特地铁站最别具一格。该地铁站由地下两层组成,上面一层通地铁,下面一层是防弹避难所。当时,苏美冷战已经开始,苏联政府出于核战争的考虑修筑了这一防御工事。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建筑结构与斯大林时期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1955年11月,苏共中央委员会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消除建筑和工程中的累赘的决议》。随之,莫斯科新的地铁建设也开始以简单、经济和节省空间为主基调发展起来。斯大林时期,在莫斯科地铁站的入口处,往往建有宏伟的地上大厅。从赫鲁晓夫时期起,与莫斯科新建地铁站同时产生的则是地铁站入口处的地下大厅。而且,这些地下大厅经常与地下转站通道连为一体。地铁站的装饰也简单了许多,这种风格在勃列日涅夫时期一直保持下来。自上世纪50年代末至今,莫斯科地铁线的建设主要呈放射状分布,即从市中心向四周放射性拓展,每一条向外放射的地铁线均与环线连接。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进入一个政治转制、经济转型和社会转轨的历史时期。虽然受财政条件所限,俄罗斯近20年在首都地铁建设上的投资规模无法与斯大林时期相提并论,但地面交通拥堵的加剧迫使俄罗斯政府继续发展地铁事业,而且地铁的整体建筑更强调实用性。比如,许多地铁站入口处的地下大厅既是地下通道,又与各类商业设施——商场、快餐厅、书报亭、售票处以及娱乐场所相连接。
凡是乘坐过莫斯科地铁的人,无不对莫斯科地铁站浓厚的艺术气氛啧啧称赞。在莫斯科的地铁站中,最具艺术魅力的当属位于市中心的斯大林时期修建的数十个地铁站。上世纪30年代初,苏联的地铁设计师曾到英国和法国进行实地考察,掌握那里的地铁设计及运行情况。然而,战争的爆发导致苏联的地铁建设一度中断。卫国战争结束后,为了庆祝苏联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的胜利,并且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947年,苏共中央决定在莫斯科建造高层建筑作为标志物。与之相对应,莫斯科地铁站的建设也开始以帝国风格为主。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地铁站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建成的。在建筑风格上,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恢宏、气派,内部装饰华贵,质地考究。像阿尔巴特站、基辅站、共青团站、革命广场站、马雅可夫斯基站和白俄罗斯站等,内部举架都很高,多个拱弧门相互连接,以大理石铺地或用大理石做立柱和墙面,天花板和墙面上饰有马赛克壁画和浮雕,站内通道上还装点着各种立体雕塑。枝形吊灯林立,灯光与艺术作品色调和谐。置身于莫斯科地铁站,就仿佛徜徉在美轮美奂的艺术殿堂中,令人流连忘返。
1954年竣工的基辅站是为纪念俄罗斯与乌克兰这两个斯拉夫民族合并300周年而修建的,各类色彩丰富的马赛克作品也主要围绕着两个民族的友谊展开,在大厅的尽头还有一幅微笑着的列宁肖像画。1952年建成的白俄罗斯地铁站因其位于白俄罗斯火车站附近而得名,这里的12幅巨型浮雕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苏联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为建设苏联大家庭而尽职尽责的精神风貌。位于环线上的红普列斯涅斯卡娅地铁站在红色大理石墙面上饰有多幅陶瓷浅浮雕,画面的内容再现了俄国两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场面。莫斯科环线地铁艺术的巅峰作品是共青团站,该地铁站因临近共青团广场而得名,自1952年起开始接待乘客。该地铁站的天花板上镶嵌着8个由彩色玻璃和石头拼成的巨型浮雕,其中有6幅分别描绘了俄罗斯自古及今的著名民族将领形象:涅瓦王亚历山大(13世纪)、顿河王季米特里(14世纪)、莫斯科的解放者米宁和波扎尔斯基(17世纪)、苏沃洛夫(18世纪)和库图佐夫(19世纪)。另两幅浮雕刻画的是斯大林形象,后来这两幅浮雕分别为祖国母亲形象和列宁形象所取代。这些浮雕宏观地反映了俄罗斯人民争取独立斗争的全过程。
莫斯科人以自己城市的地铁自豪。2013年5月15日,莫斯科人第一次将首都地铁诞生的日子作为城市节日来庆祝。这一天,莫斯科文艺名流举办了音乐会、绘画展览,一些参加过地铁建设和苏联卫国战争的老革命者还向人们讲述地铁的历史、地铁在战争年代所起的作用等。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承诺,今后该节日不仅是莫斯科地铁建设者的节日,而且是全莫斯科劳动者的节日,因为俄罗斯首都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劳动者的无私奉献。这一活动又一次证明了俄罗斯首都人民对莫斯科地铁的重视和保护。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