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占全国企业总数超过七成的非公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主渠道、自主创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生力军。
这是一项不容小觑的重要任务——在量大面广、类型多样的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如何赢得出资人的支持?如何既做到“全覆盖”,又实现“强作用”?如何更好地整合资源,实现“党企双赢”?
2012年3月,中办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此后,中组部召开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齐抓共管破难题,春风化雨旗更红。一年多来,各地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着力抓好健全体制机制、扩大“两个覆盖”、发挥“两个作用”、建设“两支队伍”、加强出资人教育引导和基础保障等重点任务落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取得新的重要进展。
扩大“两个覆盖”:打造企业发展“独特优势”
身为一名台资企业家,福建天福集团总裁李瑞河如今对企业内的共产党员和党组织没有疑虑,只有欣赏。“我亲眼看到共产党员发挥作用让我的企业团结了、发展了,我亲眼见到台企党建的好处,作为台资企业,我要呼吁我的同行兄弟们大胆用。”李瑞河说。
让李瑞河实现这样的观念转变并非易事。天福集团党委书记兼总经理林伯琪说,老板之所以对共产党员高看一眼、厚爱一层,恰恰在于党组织创造性地将党建与企业生产经营、员工队伍建设和践行社会责任紧密结合,概括地说就是“为企业争效益、为员工谋福利、为党旗添光彩”。
如今,在天福集团所在的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46家规模以上的台资企业全部单独建立了党支部,同时建立了4个台企联合党支部和5个台企及其他非公企业联合党支部。福建省6000多家台资企业中,已有2143家企业建立党组织1413个,党组织覆盖率达35.7%。
提高非公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年多来,各地坚持拓展领域、创新方式、突破难点,通过发展壮大党员队伍、优化组织设置、开展党群共建,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
——江苏省实施“源头拓展行动”,将60%以上的新增发展党员计划用于非公企业,进一步增强党在非公企业的影响力、号召力。
——浙江宁波全面开展全覆盖“百日行动”,对尚未建立党组织的非公企业,通过选派党建联络员、培育入党苗子、组织群团活动等,确保党的工作覆盖到每个企业。
——吉林省实施“火种计划”,在非公企业组建“派驻党支部”,做好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员、推荐录用党员职工等工作。
人们欣喜地看到,各地党员队伍不断壮大。据统计,去年全国非公企业新增党员35.4万名,其中新发展党员16.2万名;在从业人员50人以上的非公企业中,有党员的企业比例已达到86%。
人们欣喜地看到,各地党组织覆盖率大幅提升。截至2012年底,全国已建立非公企业党组织53.6万个,覆盖企业147.5万户,占企业总数的54.3%,同比提高16.7个百分点。其中,具备组建条件的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99.95%。
发挥“两个作用”: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在广东立白集团,总裁陈凯旋在企业党组织成立之初就明确表态:“公司各项费用都有预算,但党组织的费用不受预算限制,只要是有利于党建工作,有利于企业发展,我都支持。”
陈凯旋深知,正是由于“红色阵地”的壮大,越来越多的员工凝聚在集团党委周围,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才让立白集团逐渐壮大为全国日化行业的龙头企业。
和陈凯旋一样,不少非公企业出资人都尝到了发展党组织、培养党员给企业带来的“甜头”:
——业务技术钻在前。为推进企业科技创新,河南卫华集团党员技术攻关组组织设计制造了600吨造船龙门起重机、400吨欧式结构起重机,创造了世界新纪录。党员技术骨干还引领卫华集团先后获得专利证书264项,获得国家、省市级科技成果60多项。
——生产经营干在前。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天津津宝乐器有限公司党员骨干带头拓展国内外市场,企业销售额不降反升,实现“零”裁员、“零”降薪。
——关爱职工想在前。在集团党委的建议下,江西正邦集团先后投入1000万元修建专家楼、员工公寓,投入100多万元补贴员工食堂,还设立了“外来党员阳光驿站”,力求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引才育才思在前。浙江奥克斯集团各级党组织扮演“引才使者”“识才伯乐”“育才良师”“留才保姆”的角色,积极实施“三培养”工程,把新员工培养成生产经营能手,把生产经营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生产经营能手培养成企业经营管理骨干。
——贡献社会行在前。云南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把党的活动开展到田间地头,以124名党员为骨干的800名技术指导员队伍,通过“一面党旗+一辆摩托+一把锄头”的方式,帮助当地咖农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带动30万各族咖农脱贫致富。
建设“两支队伍”:选优配强“领头雁”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抓好非公企业党建,选优配强带头人是关键。
一年来,各地通过多样化选用、规范化管理、专业化培训、制度化激励等方式,加强以党组织书记和党建工作指导员为重点的党务骨干队伍建设,使他们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干好有发展。
——拓宽渠道“选优”。各地普遍建立非公企业党务工作人才库,采取内部选、上级派、公开招等方式,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据统计,全国非公企业目前共有专职党务工作者16万名、兼职党务工作者65.6万名。
——分级分类“训强”。在中组部率先举办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的带动下,各地普遍把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培训纳入本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省、市两级抓好示范培训,县级开展任职培训和集中轮训。去年全国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2万个,集中培训77.5万人次,其中,新任党组织书记参训16.5万人次。
——激励保障“管好用活”。各地通过建立健全目标管理、报告工作、述职评议、考核评价等制度,加强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拓宽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发展空间。
为了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各级党委把非公企业党建纳入本地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加强顶层设计。目前,全国24个省区市、341个市地州和2303个县市区设立了非公企业党工委,共配备专职工作人员6000余名。江苏、内蒙古、甘肃等26个省区市建立直接联系或“双重管理”工作机制,直接联系近7万家非公企业党组织,抓大带小、以点带面,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党建强,则发展强;党建活,则企业活。这已经成为众多非公企业成功的秘诀所在,也将成为更多非公企业的必然追求。(本报记者 李 可 龚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