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06日 星期六

    随 笔

    漫谈“微”时代

    袁于飞 《 光明日报 》( 2013年07月06日   06 版)
    资料图片

        信息的网络传播经历了传统媒介电子版时代、门户网站时代、搜索时代,现在则进入了社交化传播的“微”时代。最典型的网络传播工具是微博和微信,其中新浪微博和腾讯微信占据了市场主流。

        2013年1月15日晚间,腾讯微信官方宣布,微信用户数量已突破3亿——此时距离微信宣布注册用户数突破2亿仅过去不到4个月,而距2011年1月21日发布第一个微信版本,耗时不到两年。巧合的是,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作为微信的最大竞争对手,微博用户规模也达到了3.09亿。至此,新浪微博和腾讯微信的用户数量均突破了3亿。

        玩微博的人都知道,微博是完全开放的陌生人平台,基于“互粉”关系传播,内容不超过140字,传播速度以秒计,其“转发”“@”等功能更是让信息以“核裂变”的方式传播。笔者认为,随着长微博工具的推出,微博的自媒体属性渐渐浮出水面。此外,微博的出现使天涯、猫扑等论坛迅速沦为人肉搜索的补充工具。于是,微博的巨大传播力,再加上人肉搜索的不受约束性,使得“微”时代的公民隐私空间受到严重挑战。

        “微”时代有一种说法:粉丝数量代表影响力,因此一个具有几百万粉丝的微博账号就相当于发行量几百万份的综合性报纸。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有待商榷。实践证明,媒介传播效果不是“魔弹论”所能解释的。受众是有独立思考的人,具有实际传播效果的,也只有事实和理性。比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新浪微博粉丝达385万之多,暂且不提这些粉丝中到底有多少人在持续关注莫言的微博内容,就从莫言在微博上的发言极少且内容只跟作品有关这点来讲,其社会传播效果与一份综合性日报就无法比拟。

        相关统计显示,微博上的舆论领袖主要为商业精英、专家学者、娱乐明星等,话题来源主要集中在传统媒体的新闻信息,占到80%以上。此外,商业信息也日渐增多,反腐、控诉、艳照等吸引眼球的信息往往受到围观。

        再说微信。与微博有所不同,微信是熟人关系平台,打造的是社区传播模式,注重客户体验。在微信最新的版本中,虽然也有查找“附近的人”“摇一摇”等社交功能,但是用户完全可以通过隐私设置屏蔽陌生的人和陌生的信息。

        除了随时随地的语音通话功能,强大的图片分享功能也是微信用户规模突破性增长的重要原因。纵观信息网络传播的发展趋势,图片分享和手机作为移动终端的传播模式将成为主流,因为可视化的阅读无疑更符合网络阅读者的习惯和心理,正所谓“有图有真相”。不过,笔者认为,也许“有图并不一定有真相”——PS技术正在让图片传播的真实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需要补充的是,受到流量收费的限制,视频传播在手机等移动媒体终端的应用前景似乎还很模糊。

        以微信和微博为代表的“微”时代信息传播工具,跨界对传统通讯产业产生了巨大冲击。有资料显示,中国移动2012年第3季度短信业务收入同比下滑超过30%——这也意味着在该季度,中国移动光在短信业务上的损失就超过10亿元。但是,笔者认为,不管传播媒介的形态如何改变,未来的传播仍是内容为王的时代。在经历过非理性的“吸引眼球”和“情绪化”阶段,“微”时代的信息网络传播最终将回归理性和事实,回归传播的本质,即人的社会需要和心理需求。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