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正对我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本报记者此前三次专访了谢里夫。
4月18日,谢里夫第一次接受记者专访时就说,巴基斯坦不仅要与中国结成战略关系,更要与中国建立亲密的经济伙伴关系,增加两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融合。谢里夫愉快地回忆起2010年4月在广州街头餐厅品尝中国的美味佳肴的情景。他说,广州之行是他以私人游客身份进入中国的。虽然在广州只有一天时间,但到公园游览,在火锅店体验中国人的日常饮食文化,排队购游园票,切身体会到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进步。
5月23日,谢里夫总理与来访的李克强总理结束会谈后,高兴地对记者说,他与李总理在建立巴中经济走廊问题上达成了高度的共识。巴中经济走廊的实质性推动要靠中国的投资、技术和改革开放的经验,尤其是深圳经验。
6月29日,在谢里夫总理准备出访中国前夕,他再一次接受了中国媒体的采访,谢里夫再一次阐述了他的巴中经济走廊的构想。谢里夫说,到上海后一定要坐磁悬浮列车,同时还要乘坐北京到上海的高铁,并希望有朝一日从白沙瓦到卡拉奇也能通上高铁。谢里夫说,巴中经济走廊不是排他性的走廊,而是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的重要步骤,这个走廊不仅是连接中国与印度洋的走廊,而且还会惠及亚洲30亿人口,即中国的13亿人,南亚的16亿人口以及伊朗和海湾地区。一旦走廊建成,中国进入波斯湾就无需经过马六甲海峡,巴中经济走廊实际上是中国进入印度洋距离最短的通道。同时,还会将中国新疆与阿拉伯海连成一体,从新疆经2000公里左右的陆路交通就能抵达波斯湾,可以节省约7000公里的路程。
在谈到在巴中国机构和中国公民安全问题时,谢里夫说,与中国的友谊是巴基斯坦外交关系的基石,巴基斯坦人民视中国人民为自己的亲兄弟。此次南伽峰惨案,为巴方进一步加强对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各国公民人身安全敲响了警钟。
(本报伊斯兰堡7月3日电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周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