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各地避暑旅游日渐升温,清凉的海边、山区成了游客们纳凉度夏的好去处。就在客源火爆的同时,避暑旅游产品过于单一、信息服务滞后、综合接待能力不足等问题也开始凸显。伴随避暑游市场的方兴未艾,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找一个凉爽的景区观光一番。我国的避暑旅游市场发展如何?哪些地方仍有待提升?应该打造怎样的避暑旅游产品来吸引游客?众多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3亿人集中避暑考验接待能力
随着天气的日益炎热,避暑旅游越来越进入大众消费的视野。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最新公布的《2013年中国城市避暑旅游发展报告》显示,我国避暑旅游市场潜在规模至少超过3亿人,2013年避暑旅游市场需求约为5000亿~6000亿元。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分析指出,几方面因素共同推动避暑游市场的升温:一是潜在的学生游客数量庞大——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全国约有2.3亿大、中、小学生即将迎来暑期;二是7、8月份是带薪休假较为集中的时间段;再加上近年来适宜避暑城市的相关设施、服务水平也相应有所提高,这些均促使避暑旅游市场的“蛋糕”进一步做大。
一方面,避暑旅游市场需求总量及人群范围在不断扩大,而另一方面,也暴露出部分地区的避暑游接待能力仍存在短板——
进入7月,威海避暑旅游呈“井喷”状态,宾馆、酒店几乎爆满,“一房难求”现象日益突出。一些宾馆的房间都被旅行社预订走了,自驾游或自助游的散客来到当地后往往只能“望房兴叹”。
同样,避暑出游的海口市民韦先生在自驾途中却发现,沿途各大型景点景区几乎都设有旅游大巴车停车位,但无自驾车队专区,要自驾出行的小轿车只能见缝插针。
戴斌认为,避暑旅游首先属于旅游范畴,也就是说,不是一个地方越凉快、温度越低就越适合避暑。即便目的地夏季气候舒适,但目的地的景致、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及安全状况等也是影响避暑旅游质量的重要因素。
“要综合评价一个城市适不适应避暑游,不能只是拿着温度计测温度,况且传统的天气预报与旅游者实际的体感舒适度有时候并不完全一致。”戴斌强调,目前很多城市具备了避暑旅游的一至两个条件,比如气候比较适宜、公共服务比较到位,但是就综合打分而言,多数城市竞争力还比较薄弱,关键要强化旅游接待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要的是生活,还是一张明信片?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导致游客对于避暑旅游满意度不高的因素主要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公共信息的引导和发布不够及时;二是商业接待体系缺乏诚信与品质;三是公共服务缺位,对于游客出现的问题不能给予及时的回应。
鉴于选择避暑旅游的游客一般以散客为主,如何快速、准确地获取旅游城市信息和公共气象气候信息至关重要。“首先,很多时候游客并不了解假期时适宜去哪些地方、到哪些城市去旅游;其次,到了目的地以后,游客对未来一段时间气候气象的变化是个未知数,甚至出现按照常规判断某个城市天气良好,可是游客抵达后却连下了三天雨的情况。”戴斌说,解决好这些信息不对称问题,是避暑游市场发展的关键。
同时,与一般观光旅游不同,避暑旅游的游客要融入这个城市的生活中,打造避暑胜地品牌,除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外,还需要完善城市相关的配套设施和服务环境来满足游客需求。
“既然是避暑旅游,游客不可能待在房间不出来,而是要出去游览、观光、餐饮、住宿、购物,需要与方方面面的人员打交道。因此,在综合旅游接待服务及公共服务方面,相关政府部门还有很多有待提升的地方。”戴斌进一步举例解释道,“比如说我们到一些城市去,很多是散客式出行,跟团的不是太多,那么到了目的地后,外出时自驾车是否具备导引系统,消费时一旦出现天价海鲜事件政府能否提供帮助,游览时景区价格是否合理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文化旅游专家喻文益则表示,避暑路线往往是人满为患,首先就要改善环境:“有的地方基本的服务设施已经具备,缺少的是个性化的服务。”
他建议,旅游的高峰期应该适度错开,游客舒适度自然会提升,同时景区也应考虑像居住地的容积率、密度等概念。景区“容积率”数值达到一定数量后,就要适当地控制一下游客的人数,不要规模化发展,而要重视提高服务质量。
此外,景区除了要提升舒适感,还要重视游客的安全问题,做好游客人身、财务的安全保障,营造出一种安全舒适的宏观环境,减轻游客在游玩期间的种种压力,让他们能够畅快地享受假期。
避暑不是就为“图个凉快”
事实上,近年来,暑期游市场不断升温,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以贵阳、哈尔滨、西宁等为代表的避暑旅游目的地布局。不过,大多数地方对避暑旅游的认识更多地是将其简单地等同于“图个凉快”,缺乏战略层面的规划与引导,季节性变化、产品同质化等问题始终困扰着避暑旅游市场的发展。
“目前,市场对避暑旅游度假生活的需求很旺盛,但这种类型的产品仍过于单一。”亚太旅游联合会副秘书长沈飞点出我国避暑度假旅游产品的最大矛盾。
专家指出,这些拥有独特避暑功能的景区在彰显自身特色和打造避暑度假生活方式的进程中却走得很慢,“没有符合游客常住需求的规模化的休闲度假区,未把避暑游提升到避暑生活,是国内避暑旅游市场发展的瓶颈。”
“客观地讲,中国不缺好山好水,也不缺温度适宜和空气质量好的地方,我们缺的是好生活。因为老百姓出去避暑旅游,更多追求的是一种暑期的异地生活方式,从这个角度上说,建议政府在开发一些旅游景区和目的地时,可以围绕生活品质和目的地接待体系的打造多做一点文章。景区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旅游绝不仅仅是景区。”戴斌说。
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到来,不少旅行社纷纷开辟新途径和新形式来吸引游客的目光,避免在同质化旅游线路上低价竞争。目前天津、哈尔滨、大连等地的一些旅行社开始与避暑胜地的养老机构或休闲疗养机构联手设计出避暑游系列套餐,将休养和旅游结合在一起,从而满足市场需求。
“发展避暑类旅游产品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把山地休闲旅游和乡村游有机结合,形成山地度假生活的吸引力。”四川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李小波指出。
避暑旅游是个潜力巨大的产业,完全有条件培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暑期档”。为此,需要政府强化对优良舒适夏季气候资源战略性、稀缺性价值的认识,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避暑气候资源;及时总结地方经验,启动全国暑期旅游发展规划,引导避暑成为国民旅游消费的集中消费期。同时,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意识地推出一批有品牌影响力的避暑旅游示范区、避暑旅游目的地城市及城市群。(本报记者 王小润 邱玥)
全国十大避暑游胜地
1.贵阳:理想避暑胜地
当选理由: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为特色的宜人气候,为其增添了魅力。最热的7月下旬平均气温为25℃。
风景独好:贵阳名胜古迹有黔灵山、甲秀楼、文昌阁、扶峰山、地下公园、花溪公园等。贵阳市郊名胜古迹众多,民族风情浓厚,民居建筑独具特色。
2.哈尔滨:天鹅项下的珍珠
当选理由:自然风光旖旎,四季分明,多姿多彩。
风景独好:太阳岛、东北虎林园、松花江畔斯大林公园、松峰山、二龙山、玉泉狩猎场和亚布力都是哈尔滨著名的旅游胜地,素有“天鹅项下的珍珠”之美称。
3.昆明:花枝不断四时春
当选理由: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终年苍翠满城,花枝不断,四时如春。
风景独好:昆明自然风光优美,名胜古迹众多,气候四季如春,鲜花长开不谢,素有“春城”和“花都”的美誉。
4.大理:风花雪月山水含情
当选理由:苍山之麓,洱海之滨,山川秀丽,风光迷人。
风景独好:“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大理的“苍山雪”“洱海月”“下关风”“上关花”是著名的“风花雪月”四景,自然风光独甲天下,不可以不游。
5.伊春:绿色的宝库
当选理由:此处森林总面积达4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3.4%,是我国最大的森林公园。
风景独好:桃山狩猎场是我国第一个国际野生动物狩猎场,主要有野猪、狍子、獐子、雪兔、紫貂等珍奇动物。在连绵起伏的山脚下,在红松与白桦的掩映中,一幢幢典雅古朴的木刻楞小楼显得更富有诗情画意。
6.承德:清凉境地
当选理由:著名避暑胜地,夏季凉爽,雨量集中,基本上无炎热期。
风景独好:承德毗邻京津,是燕山腹地。此地年均气温8.9摄氏度,夏季多温凉,冬季少严寒。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世界最大的皇家寺庙群——外八庙。
7.太原:古都魅影
当选理由:此地有众多名胜古迹,古色古香的建筑给予游人夏日的清凉。
风景独好:太原集中了名山、石窟、寺院、庙宇、湖泊、森林、温泉、溶洞、峡谷、河流、古建筑、古遗址、名人故居、历史文化纪念地、博物馆等旅游资源,这在国内较为少有。
8.呼和浩特:不老的塞外风情
当选理由:这里被誉为“塞外青城”,气候宜人,文物古迹众多、民族风情独特。
风景独好:大青山、桌子山、乌海风光、鄂尔多斯草原等自然风光连为一片,给呼和浩特平添了几多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
9.六盘水:乌蒙大地的明珠
当选理由:这里有大片莽莽林海,吐纳着沁人心脾的空气,夏无酷暑。
风景独好: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是必游之地,该公园以浩瀚林海为主打,总面积达50134亩,俨然一台巨无霸的自然空调,呈现出“林茂、山青、水秀、物丰、树美、石奇、峡险、情浓”等自然景观。
10.西宁:西北—叶扁舟
当选理由:此处扼青藏高原东方之门户,四面环山,三川会聚,夏无酷暑,年平均温度保持在6摄氏度左右。
风景独好:西宁夏凉秋爽,是理想的避暑胜地,灿烂的河湟文化又给这凉爽宜人的夏季平添了无数魅力。
(王小润整理)
旅游投保小贴土
●一般意外险不包括因意外伤害而产生的医疗费用,只有附加了意外伤害医疗费用保险的才负责医疗费用,通过购买附加险的形式进行补充,可获得性价比更高的意外险保障。
●对于短期出游的游客来说,交通工具意外险可选择短期交通综合意外险,可保火车、汽车、飞机等多种交通工具出行,期限以周、月计,保费一般比单就某种交通工具投保便宜。
●有自驾游打算的游客,在出行前购买短期全车盗抢险,可投保1个月的全车盗抢险;如果车况不是很好,可以考虑投保1个月的车辆损失险。同时应考虑为同游的家人投保车上人员伤害责任险。
●喜欢户外探险的游客更需保险保障。部分保险公司推出了蹦极、攀岩、潜水、滑雪等高风险运动保险,但要在标准保费基础上加收费用,且有一定限制条件。以潜水运动为例,有团体险要求必须是不超过10米的潜水,保费是标准保费的4倍。 (杨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