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太原6月22日电(记者邢兆远 李建斌)日前,山西制定出台了新的政绩考核指标,将环境空气质量、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居民收入与民生改善、“绿色GDP”增长等与各级、各部门的政绩挂钩,对出现严重问题的市和部门,实行“一票否决”。有人称,面对这样的“民生大考”,一旦踩了“红线”,足以使胜利在望者从“天堂”跌到“地狱”。
人们在期待,到年终3600万山西人能够收到一份满意的答卷。记者浏览山西的今年政绩考核指标,看到其中突出特点就是民生砝码重。在“居民收入”指标中,量化低收入居民收入占平均水平的比重,就是看100人中收入倒数20名的收入水平及收入差距的变化。省考核办负责人透露,要按照人群划分收入,并由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按季度进行抽样调查,警示那些一味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低收入群体诉求的官员。在“民生改善”指标中重点列出“五件实事”,包括: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完成行政村街道亮化工程、完成易地搬迁农村特困人口、改扩建村级幼儿园。
据百姓反映,山西省一些地方在富起来的同时,空气被污染了、水被污染了、食物不安全了,这种一手提钱袋子、一手拿药罐子的形态不是科学的发展。为了回应百姓呼声,山西将防治形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防治列入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在全省11个市全部实施PM2.5监测和信息发布。同时,在“食品安全事故”指标体系中,列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并详细列出了较大、重大、特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标准。
作为煤炭大省,山西的经济兴于煤炭,而问题也生于煤炭。考核指标列入“非煤产业增加值比重”,就是要鞭策各地不断加快转型跨越步伐,逐步走出产业单一、环境恶化、后续发展能力匮乏等资源型经济的怪圈。与之相呼应的是,在指标体系中所占分值最大的经济发展类指标,强化“经济转型与发展”。“转型”两个字,传递出的信号是鼓励各市通过自主创新培育新的支柱产业。
对于目标任务,既要看完成了没有,还要看完成效果怎么样,行政成本、办事效率、作风态度怎么样,群众满意度、社会认可度怎么样。考核指标中的“效能建设”,包括政务公开、绩效管理、强化服务、优化环境等内容,并把“考核信息管理系统”和“电子政务监察平台”的信息结果作为考评依据。运用“山西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信息系统”,这个覆盖11个市和92个省直部门的考核信息网络系统,把官员政绩“晒”在网上,将抽象的考核变得“可视、可控、可查、可纠”,借此可以看到所管辖范围内每项工作的进度,还可以运用图表格式看到谁在拖“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