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卡山高坡连坡,妹采火草几大箩,叶叶火草捻成线,织件草褂送阿哥……”这首民歌,唱的就是云南省马龙县马鸣乡咨卡村的彝族火草褂。彝族最古老的服饰是用树皮、火草、麻、兽皮等原料制成,咨卡火草褂,就是早期彝族服饰的一个缩影。咨卡村有80%的人是彝族,现年68岁的李桂兰是火草褂编织手工艺传承人,在村里有十几个学徒。
每年5月至8月,是采火草叶的季节,李桂兰带着学徒将采回来的火草叶清洗、晾晒,撕下火草叶背面的洁白绒衣,慢慢搓捻成细长的火草线,然后就可以纺线织布了。经过十多道工序,一般要30多个工作日才能织就一件火草褂。男式的火草褂用青蓝色的布条镶上边,钉上棒头纽扣。女式的则不同,不镶青布边,不开领,前一块后一块火草布,缝制成套头的式样,穿时系一根腰带。一件完整的火草褂,重量在1.5公斤以上。
火草褂是彝族人民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必备的盛装礼服,同时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珍品。彝家男女青年谈情说爱时,如果姑娘送给小伙子一件火草褂和一双“皮拉踏”(像布鞋),说明姑娘已答应小伙子的求婚。送火草褂时要有很多证人,他们吹起短笛、弹起月琴,围成大圆圈,边歌边舞……小伙子接受了姑娘的火草褂后,双方就准备成亲的事宜。成亲这天,小伙子必须穿着姑娘送的那件火草褂去迎娶新娘。结婚后,他们俩会把这件火草褂视为最宝贵的订情之物好好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