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22日 星期六

    南信大33岁博导用梦想勉励学子

    《 光明日报 》( 2013年06月22日   07 版)

        15岁上大学,22岁硕士毕业,28岁被聘为教授,29岁主持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重点项目,31岁成为博导,这是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和信息工程学院年仅33岁博导刘清惓的精彩青春。

        6月20日,在该校201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刘清惓和4000多名毕业学子分享着自己的青春故事,忆梦想、谈逆商、聊兴趣、说爱情,没有义正言辞的空洞说教,也没有连篇累牍的大道理。刘清惓用自己学习和科研道路上的点点滴滴激励着毕业学子。他说:“是梦想与坚持让我不断前行,也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人生中坚持梦想,努力实现梦想。”

        刘清惓说,在他的少年时代,梦想只是一个抽象的存在,是《爱迪生的故事》给了他梦想的启蒙。“看完那本书,我就希望自己将来能够成为科学家、发明家。”

        刘清惓15岁就读东南大学,大二时,他从无线电系教授那里得知,该校研究的微波与通信系统里面的芯片均是进口的,这个现实深深地刺痛了他,“我开始梦想有朝一日要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芯片,于是选择了电子工程系的微电子专业。”刘清惓的心中扬起了梦想之帆。凭借过人的天赋和后天的勤奋,22岁硕士毕业时,他设计出多种芯片并发表10多篇论文,其中部分论文还被东芝公司、精工爱普生公司等世界五百强企业的专利引用。

        后来,刘清惓获全额奖学金赴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攻读博士学位,他的梦想也渐渐具体起来——填补国内气象传感器研发的空白。气象传感器是气象监测不可替代的气象装备,而那时,我国的高端气象传感器绝大部分依赖进口,打破国外技术的封锁和垄断迫在眉睫。博士毕业后,从事气象传感器研发的刘清惓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回国的道路,来到了南信大,专注气象传感器的研发工作。

        为梦想而努力的刘清惓并非一帆风顺。大一入学时,刘清惓的英语成绩在全班排名倒数第一,沉重的压力让他从小到大的优越感荡然无存。因此,从入学第一周开始,他每晚熄灯后都搬着小凳子到路灯下学习。

        发言中,刘清惓和大家谈到了逆商,“做事要能坚持。遇到困难时,不要怨天尤人,杜绝失败者的心态,找准方向并坚持下去。”这也是他一以贯之的态度与信念。

        现在的刘清惓每天在家和实验室间两点一线穿梭,经常带领团队工作到深夜。这样的生活,他坚持了整整五年。(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许 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