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
6月3日,在山东省高青县境内的李中路上,一位妇女正在路边摊晒刚打下来的新麦。记者看到,10米宽的路面被她的麦子占去近一半,过往车辆走到这里都不得不减速,排队依次通过。“我种的旱地麦,成熟得早,这不早早就来晒了。五六天后,大量的麦子收下来,公路上不一定有地方了。”她说。而就在她晾晒粮食的道路上,两侧布满了农民用白灰画的圆圈,圆圈里写着“占”字,宽阔平坦的路面被抹成了“大花脸”。
按照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从事非交通活动。而“三夏”期间,治理公路打场晒粮也成了路政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然而以往的治理工作效果并不明显,“抓着就收,走了再晒”的现象屡屡发生。
公路晒粮造成车辆通行困难,路面的麦粒很容易造成车辆打滑,极易造成交通事故。与此同时,公路晒粮对粮食质量也有害无利。中消协曾发布警示指出,公路晒粮方式会使食品受到污染,危及食用者人身健康。
既然路面晾晒有危害,农民为何还是选择把自家的麦子拿到公路上晒?
“过去,粮食就在场院里晒。麦收的前奏曲是碾场。然而,建场院要找空闲地,要洒水、保潮、碾压。如今,以前的晒场早就变成耕地,种上了作物,现在很难找到一块用作场院的空闲地。”高青县高城镇大蔡社区农民陈顺达说。
高青县惠青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赵小永说,农民在公路上打场晒粮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村民自家平房晒不开,原来的晒场都改作他用;二是柏油路建到了家门口,宽阔平坦的公路成了农民的天然晒场;三是公路路面宽敞,路面温度高,粮食晾晒干得快。
多年来,公路晒粮已经成为一个痼疾。彻底解决这一难题,仅仅靠“堵”收效甚微,关键还是要“疏”,多方面采取措施解决农民晒粮难的问题。
由于打场晒粮的时间相对比较集中,夏收和秋收的时间一般在半个月左右。各地政府和村委会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已经硬化的厂房大院、空置场地等规划出一片区域专门用于打场晒粮,满足村民对打场晒粮场地的需求。
此外,小麦机收时间也有讲究。“小麦九成熟时收割最适宜,这时小麦易收割,损耗少,最有利于机械收割,也最有利于小麦晾晒。”高青县里寨镇后崔村有着二十多年机收经验的崔成新师傅说。
解决晾晒难最终要靠机械化。赵小永说,目前,有些地方出现了大型烘干设备,但这种设备目前在市面上还很少见,农民使用得也不多。烘干机械特别适合大型农场、家庭农场、粮食、农机合作社,烘干机业主也可以通过租赁或收费的办法,烘干粮食,帮助农民实现快速收粮。
“烘干设备进农家,农机补贴是好办法,建议参照农机补贴的办法对购置烘干机的农户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赵小永说。(本报记者李慧 本报通讯员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