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6月07日 星期五

    时代先锋

    毕业了,我们该怎样选择

    ——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青年团队解答应届大学毕业生择业难题

    《 光明日报 》( 2013年06月07日   01 版)

        2012年4月9日,本报一版头条刊登长篇通讯《选择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率先报道了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27名大学毕业生5年来一直坚守在深山开展生态保护和科研工作的先进事迹,在全国产生强烈反响。

     

        又是一年毕业季,莘莘学子即将走出校门,他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困惑,有迷茫,有期许。本报记者日前再次走进鹦哥岭,与这支优秀青年团队一起探讨,为大学毕业生们深感困惑的问题寻求解答。

     

    就业:到基层这个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

     

        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达699万,为历史峰值。海南高校毕业生预计达4.4万,比去年增加2000多人。截至目前,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海口经济学院毕业生的签约率仅在4成左右。

     

        海南省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李之龙说:“毕业季大家都面临很多选择,我当年也曾困惑过,但我现在建议学弟学妹们到基层去,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因为基层天地广阔,工作纷繁复杂,是一个大熔炉,更能锻炼人。由于自己长期在基层与村民打交道,我觉得现在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比那些一毕业就坐机关的同学强。”

     

        鹦哥岭自然保护管理站社区科的麦严也打趣地说:“到小城市吧,这里没有雾霾,没有交通拥堵,不会迷路,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所学和所长。”

     

        接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以自己的故事和保护区的发展历程讲述基层天地为什么广阔。

     

        李之龙是最早加入到鹦哥岭团队的成员之一。2006年,省林业厅任命李之龙为鹦哥岭工作站副站长参与组建工作,那时他喜忧参半。“我知道在鹦哥岭我所学的专业知识将得到发挥,但鹦哥岭保护区刚刚建立,百业待兴,与其说是机遇,不如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李之龙坦言。面对没有办公场所、缺少工作经费、没有交通工具、缺乏专业人才等现实困难和问题,大家横下一条心,迎着困难上,推着鹦哥岭保护区的工作向前进。

     

        “基层很苦,很落后,可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我们年轻人去改变它。”王云鹏说。当看到被大山包围的道银村黎苗同胞生活非常艰辛,他就决定一定要利用自己的所学帮助村民改善生活条件。于是从那时起,王云鹏和同事们先后在道银村开展了各项可持续农业示范项目。如今,道银村有了第一个社区活动中心,有了第一个图书室,有了第一个禁渔区,有了第一条通往外界的摩托车道路。

     

    爱情:能和喜欢的人一起奋斗是最大的幸福

     

        六七月的大学校园里,总是弥漫着温馨而伤感的离别气息。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专业的小张和男友在这样的氛围里也格外苦恼。“我们大学相恋4年,现在却面临着为了工作各奔东西的现实问题,我在成都找了工作,他考上了江西老家的公务员。难道我们真逃不过‘毕业就分手的魔咒’?”据了解,与小张一样不知毕业后爱情飘向何方的大学生情侣不在少数。

     

        廖常乐和王慧颖、米红旭和蒋帅这两对毕业后就成双成对飞进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的情侣用行动解答了这一困惑。

     

        鹦哥岭到学校招聘,廖常乐与女友商量,决定一起赴鹦哥岭工作。虽然遭到了家人和朋友的极力反对,但廖常乐和王慧颖始终坚持并且成功了。于是两人毅然踏上了南下的旅途。在鹦哥岭,廖常乐发现了鹦哥岭树蛙,而且经过几次科学考察填补了这个物种的世界性研究空白。在事业上取得成绩的同时,廖常乐和王慧颖的爱情生活也同样甜蜜。

     

        米红旭和蒋帅是去年刚加入鹦哥岭的“新兵”。他们俩是大学同班同学,本科毕业报考研究生时,他们依然同时选择了生物类专业。去年,他们同时从东北林业大学毕业,蒋帅被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录用,起薪3000多元,而米红旭则从事生物制品的销售工作。米红旭始终觉得放弃已经学了6年且十分挚爱的专业,非常心痛。正在这时学校老师告诉他鹦哥岭在招人。得到消息后,米红旭和蒋帅立即上网,从网上看了关于鹦哥岭青年团队的报道后,两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应该是我们去的地方啊!”对于这两个热爱生物研究,渴望有所作为的年轻人来说,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可以让他们有所作为,也让他们神往。而且双方的父母都比较支持,表示“只要你们两人在一起,不管到哪里我们都支持”,最终两人辞掉了在青岛的工作奔赴鹦哥岭。

     

        米红旭说,他现在的月工资是1300多元,跟留在大城市的同学没法比。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在山上,吃饭基本都在集体食堂,两人的工资加起来也基本够用,但觉得非常幸福,只是衡量幸福的标准里没有金钱。“虽然生活条件艰苦,许多时候也会觉得不适应,但是只要跟红旭在一起,只要在山上能继续调查研究,我就觉得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蒋帅说。

     

    理想:在现实中不断调整方向实现自我价值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是不少大学毕业生发出的感慨。海口经济学院环境与艺术设计专业的小吴从小喜欢画画,上大学时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就是希望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室内设计师。“那是我儿时就怀揣的理想,可是找工作时发现跟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特别少,投了几十份简历都杳无音讯,如果不能成为一名设计师,我不知道自己还能胜任什么工作。”

     

        面对小吴的困惑,鹦哥岭青年团队的成员们认为应该怀揣理想,但不能理想化,应在现实中准确定位,适时调整航行的方向以抵达理想彼岸,实现自我价值。

     

        鹦哥岭的麦严,大学学的是信息工程专业。麦严说:“我现在的理想就是把鹦哥岭的环境保护好,最快乐的事就是带着学校的孩子到鹦哥岭保护区去认识植物、动物,认识河流里的鱼类,树林间翻飞的蝴蝶和鸟儿,告诉他们环保的意义。”

     

        和麦严同在社区科工作的李国,大学毕业后曾在深圳一家银行工作,2009年从深圳跳槽到了鹦哥岭。“其实我刚来鹦哥岭保护区管理站时,是非常害怕爬山的,所以才选择了社区科这个岗位,以为可以少爬点山,没想到鹦哥岭保护区周边的5个村庄全都在山上,我打错了小算盘。”李国笑道。在鹦哥岭,从小在城市长大的李国曾想过打退堂鼓,但凭着一股乐观劲和不服输的性格,他坚持了下来。“说大了是坚守理想,说小了就是不愿当逃兵,不愿输给别人。当我们做社区工作时,一位素不相识的90多岁的老奶奶指着我们工作服上的标志竖起了大拇指,那自豪感别提了。说明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村民的认可,这就是实现了阶段性的理想。”李国说。

     

        理想无所谓大小,重在自我价值的实现。正如鹦哥岭保护区管理站副站长刘磊所说:“虽然我们年轻,但只要融入集体,拥有坚守理想、奉献社会的精神和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本报记者 魏月蘅 王晓樱)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