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18日 星期六

    声 音

    博物馆(记忆+创新)=社会变革

    潘守永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18日   12 版)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2013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记忆+创新)=社会变革”。英文的表述是“Museums(memory+creativity)=Social Change”,中国博物馆协会的翻译是“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香港博物馆界则译为“博物馆(回忆+创意)=社会变迁”。

        这是国际博物馆协会第一次采用方程式的形式来表述主题,的确令人耳目一新。但是,就其具体含义的理解和把握而言,世界各国的博物馆显然难以做到像数学公式一样准确。

        为此,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在官网上刊布了该协会总干事朱利安·安弗伦斯对此主题的简要阐述:博物馆展示与保护的宝贵遗产,与人类的创造力和活力紧密相关,而且这两个元素是博物馆前进的最大动力,也是博物馆界近几年聚焦的热点。……博物馆坚信自己的存在与行动可以以建设性的方式改变社会,因此,在传统的功能与使命上,加入创意,以实现博物馆永葆生机、观众量不断增长。

        标题中的这一等式,也是即将于2013年8月在巴西召开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3届大会的“灵感”来源。

        笔者理解,这一主题概括了博物馆使命的长期性与复杂性,强调博物馆界从自身使命出发,致力于为社会发展服务。而且告诉我们,博物馆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体现在其赖以存在且精心保存的记忆和创新的结合上:博物馆以收藏记忆为己任,但这些记忆并非是过时的、无用的,而是创新的基础,是激发创新的源泉。记忆+创新,才是社会变革的“发动机”,记忆是博物馆的基本使命,创新是博物馆的当代使命,只有创新才能根本启动博物馆收藏的人类记忆。

        近来,国际博物馆界不断强调拉美地区博物馆界1972年5月《圣地亚哥宣言》的重要意义,认为该宣言对博物馆社会角色的思考,对博物馆在人口迅猛增长的城市中应起作用的探讨,以及对一个能够参与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的整体(或整合)博物馆的展望,均为世界博物馆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重新认识、评价发展中国家博物馆对于世界博物馆的贡献,特别是在理论探索和理念创新上的贡献,是最近10年以来国际博物馆界的一个新动向。

        2009年在上海召开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提出“致力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博物馆”这一中心使命,它显然是来自中国的“灵感”。

        作为文化工具的公共博物馆,最初从欧美发达国家兴起,而后遍布世界各地。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的博物馆格局已经完成,而在欧美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博物馆事业才刚刚进入生长阶段。众所周知,最近的30年是人类有史以来技术更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最为迅猛的一个时期,各种新技术、新思想、新理念,既冲击着博物馆的建设,也是博物馆收藏保存的对象,当代博物馆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并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发展中国家的博物馆逐渐找到并确立了自己的特点,进而发展成为某种优势。在新博物馆学特别是社会博物馆学方面,拉美国家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在考古遗址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方面,在博物馆系统规划与整体布局、特别是博物馆建设与城市发展方面,中国有着丰富的经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