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09日 星期四

    书到篆籀通新妍

    燕正言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09日   12 版)
    中山一生为革命,辛亥百年改地天。
    夫天下之事,其不如人意者固十当八九,然总能坚忍耐烦劳怨不避,乃能期于有成。

        中国的书法传统到了清代中期产生新的气象。北魏时期的各种刻石都成了学习书法的范本,并由此更进一步,远仿先秦篆书,次宗两汉隶书,书法的面貌越发多种多样。这个时期的书法理论家包世臣所著的《艺舟双楫》,对后世影响很大。包世臣将当时书法家邓石如的书迹推为神品。他认为邓石如的书法,能从秦代篆书、汉代隶书中取法,是当时第一书家。自包世臣以后,人们再学习书法,就常常先学甲骨金文、大小篆书,这样再写行书才能不落俗套。

        董福元自幼学习书法和诗文,墨海耕耘已六十多年,他走得也是类似上面所述的学书道路。他的书法从金文大篆中起手,尤精石鼓文,面貌古朴,遒劲淳厚。董福元的篆书结体竖长,略有斜势,可以看出受到吴昌硕的影响,点如磐石,竖如遒枝,笔画变化明显。创作中,他还能参以汉代砖文的布局,运用一些合文(即两个字合写在一个字的位置),疏处愈疏、密处更密,在强烈的对比中给人以美感。

        正是有了这样的篆书基础,董福元的行草书,法宗二王,博采众长,尊法度,刚柔相济,笔在纸上能够留得住,也自然少了时下粗俗狂怪、信笔涂抹的丑书习气,显得厚实稳重,颇与邓石如有相近之处。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