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9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临近毕业的大学生们已开始转战各大招聘会,摩肩接踵的求职场面屡见不鲜。然而,在江苏高校毕业生中,却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没有去招聘会求职,而是依靠自己团队组建公司,并在创业道路上崭露头角。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甘冒风险,白手起家?近日,记者走访了江苏各大高校,寻找答案。
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2008年,江苏开始重点建设创业教育,如今,全省90%以上的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创新,是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起点。
在南京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一群大三的学生正摆弄着一个智能机器人。自动化专业的章伟上前跟机器人握了握手,机器人随后自己站了起来,用流利的英语说了一串欢迎辞,接着它就随着动感的音乐跳起当下最流行的“江南style”。这是该校创业教育课上的一幕。
南京理工大学校长王晓锋说:“把创业教育课程融入学校各学科、各专业,以科技创新带动科技创业,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创业潜能,让他们在毕业时,有充足的创业准备。”
建设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如果创业课程教育是培养创业种子的温室,那么创业平台则是大学生创业团队施展拳脚的实战地。
南京市玄武区与南京理工大学合作共建了南京紫金常春藤大学生科技创业园,并与南农大、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等6所大学(院所)签订科技创业合作协议,扶持大学生创业。走进紫金常春藤创业大厦,“人才引领、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几个大字很是显眼,许多大学生创业团队已经入驻。大三学生金正超和同学组成的创业团队正在网上联系业务。金正超告诉记者:“我们去年参加紫金创业计划大赛,入围前20名,获得了进驻紫金常春藤大厦的创业机会,在这里第一年免房租,第二年房租半价,水电费全部免费提供。”
而这只是江苏大学生创业基地的一个缩影。2012年11月江苏省教育厅从高校遴选了首批15个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进行重点建设,并将建设专项经费提高到800万元,五年来共投入建设专项经费2300万元。
人人享有成功机会
在南京科博科技有限公司,年轻的经理龚华超彬彬有礼地向记者展示公司的主打产品“数字贴膜”,把它贴在笔记本电脑的触摸板上,再安装一个软件,就可以直接通过触摸板输入数字。这一发明在前不久获得了设计界“奥斯卡”德国红点奖。还在读大学时,龚华超就开始创业,在校创业的经历为南京科博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奠定了基础。龚华超感叹,大学里的创业教育给了他探索、创新的机会,如果没有大学期间的创业教育,就没有今天的他。
在江苏,除了本科院校开展创业教育,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和本科院校注重科技研发不同,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更偏向小规模、低成本、快起步的小门店、小公司、小工作室等项目。
“错位发展,各取所长,本科和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不能一刀切,必须考虑到学生实际需求,给不同的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创业平台,让人人都享有成功的机会。”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副主任杨树兵主任说。(本报记者 郑晋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