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03日 星期五

    梦想就是路标,引领青春远航

    ——朱启平事迹在青年学子中引发“梦想”热议

    《 光明日报 》( 2013年05月03日   03 版)

        “这何止是朱启平一个人的梦?也是所有有追求、有抱负的当代青年应有的梦。”“当头棒喝,让我警醒:自己的梦想和道路在何方?”5月2日,在阅读本报当日头版头条《山外大学山巅梦》后,多所高校的青年学子,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学子们为“梦想”而激动。在打给作者的电话里、在热火朝天的讨论中,他们诉说着朱启平事迹带来的震撼,更思考和寻找着属于自己、属于最广大青年学子的“青春梦”。

     

    “追逐梦想的青春最耀眼,坚持梦想的青春最厚实”

     

        在朱启平的母校——北京师范大学,很多人对这位上一年度的“感动师大”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有的人教书是为了活着,而朱启平活着是为了教书。”文学院大四免费师范生苏旭这样评价。他从大一便认识了朱启平,并被他的精神感动。“他将爱倾注给了生他养他的那片大山里的孩子,心中始终有一个将山区孩子带出大山、摆脱贫穷的梦想。他在支教过程中传递的不仅是知识,也是自己身上的坚韧和自信。”

     

        “朱启平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同时也珍视别人的梦想,用自己的力量为追梦人提供帮助。他让我们看到:追逐梦想的青春最耀眼,坚持梦想的青春最厚实。”外文学院2010级本科生付培培曾跟随朱启平做过一年支教,对“朱队长”的执著与梦想感触颇深。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9级博士生高永也被这位“大山之子”感动了。他认为,朱启平给孩子们带去的是梦想、希望和未来,这是最宝贵的东西。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他的人生将随着孩子们的成长而丰富起来,人生价值也定将得到充分体现。“‘为人民服务’‘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些多年前提出的口号其实离当代青年并不遥远,仍旧最具指导意义。为他人的幸福而奋斗,使自己有限的人生获得最丰富的内涵,这永远是一个社会对‘高尚’的定义。”

     

        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研究生刘佳印象最深的,是朱启平解答的三道“人生考题”。“每道考题,就是一个路标。朱启平的人生路标不仅是为了使自己走出困境,更是为了让更多的朱启平摆脱祖祖辈辈饱受折磨的生存艰辛。他的梦想饱含着无私的奉献精神,闪耀着立足现实、服务国家的青春光芒,指引着青春通向更远的地方。”

     

    “带上朱启平的正能量去追梦”

     

        同龄人的梦想和道路呈现在眼前。那么,自己又该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如何“筑梦”“逐梦”?青年学子们有着自己的思考。

     

        “人生若想有所成,必须要有爱,有信念和希望。这是朱启平教给我的信条。”北京大学历史学系2010级硕士李婷君感言。她表示,在行将毕业之际,这篇文章对自己的震动很大。今后,她也将带着珍贵的热爱、信念和希望,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在用知识改变了自身命运之后,去改变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们的命运。

     

        活着,就要坚强勇敢,有梦想,有担当——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本科生经鑫从朱启平事迹中得到的启发。“他所经历的事,那些打击和困境,如果发生在我身上,任何一件都足以把我打倒。但朱启平不仅没被打倒,反倒变得更勇敢、更坚定。他让我看到,只要有梦想,一个人就能变得强大。”她告诉自己:沿着朱启平的路走下去,为了梦想,永不低头。

     

        “朱启平的梦,是青春梦,也是中国梦。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实现青春梦想的清晰路径。”刘佳从朱启平的故事中汲取着能量:“毕业后,我要向朱启平学习,作出顺从内心而又服务大局的人生抉择,要让实现自我发展的人生梦融入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历史从我们的脚下启程,在实现梦想的征程中奏响青春最美的乐章。”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10级硕士生王田一认为,挂在口中的梦想,只是一句空话;只有努力去追逐,才能实现真的梦想。“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坚持最可贵,唯有坚持,才有成就。”他呼吁:“让我们每一个毕业生都带上朱启平的正能量去追梦吧!”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一直被朱启平的事迹所感动。她认为,朱启平是北师大青年学子的优秀代表,他的精神是新一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真实写照。“我们相信,当今青年学生主流是好的、有梦想的,他们身上传递和凝聚的正能量,必将引领社会风尚,托举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报记者 王斯敏 周晓菲)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