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17日 星期三

    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过程

    作者:韩振峰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17日 11版)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日趋完善的过程。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拓展为“五位一体”,这是党的十八大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贡献,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

     

        那么,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和规划上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呢?“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从强调“两手抓”到“三位一体”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基本是与四个现代化目标联系在一起的。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提出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是“当前最伟大的历史任务”。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提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概念,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十二大要求全党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又强调“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靠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来保证和支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从中可以看出,十二大已经初步具有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布局勾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三位一体”的雏形。

     

        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并明确提出“三位一体”是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由此开始,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便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第二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富强、民主、文明”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三位一体”的战略目标。

     

        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作了新的系统性阐述。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时,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同“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并列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无疑为“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六大之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深入,尤其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提出之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也有了新的拓展。2005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明确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他还同时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是有机的统一体。自此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成为全党共识。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由“三位一体”拓展为“四位一体”,明确提出了“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命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时,都是以“四位一体”为依据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

     

        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新要求时,在强调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同时,又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但是十七大报告并没有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为“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2010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用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表述。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强调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所有这些都为“五位一体”战略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战略任务之后,系统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战略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

     

        当然,正如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也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化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也会继续深化和拓展。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