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14日 星期日

    积极推进政务诚信体系建设

    王田田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14日   07 版)
    新华社发 李二保/作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要条件。宋代理学家朱熹将“诚”解释为“真实无妄之谓”,就是说做人要说真话、做实事,内诚于心而外信于人。政务诚信作为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

     

    推进政务诚信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

     

        推进政务诚信体系建设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有效措施。政府公信力指的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一个恪守诚信的政府,其所作所为为人民所信,政策实施时面临的干扰和阻力也会减少许多,政务目标更容易实现。推进政务诚信体系建设,就是要求政府说话办事都要“言必信,行必果”,如此方能提升政府公信力,保障政务畅通和人民利益。

     

        推进政务诚信体系建设是建设诚信社会的前提条件。中国自古“以吏为师”,政府的一举一动不仅影响到其自身形象,还会成为普通群众做人做事的标准。只有政府带头讲诚信、说实话、办实事,认真负责,才会在全社会营造出诚信之风。如此一来,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问题才会日益减少甚至消失,整个社会才能健康稳定发展。

     

        推进政务诚信体系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但在社会领域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制度没有完全确立和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缺失就是一个重要方面,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现阶段,实现“中国梦”还需要付出诸多努力,而政务诚信体系作为建立诚信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推进政务诚信体系建设是政务改革的必然选择

     

        政务诚信体系建设是社会诚信建设的领跑者。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信用缺失引发的各种矛盾时有发生。政府是社会信用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维护者,又是公共信用的示范者,这就决定了政务诚信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只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诚实守信,遵守道德规范,取信于民,各类主体才会将诚信作为道德标准,自觉做到说实话、做实事。政府遵守承诺,企业才会履行契约,民众才会“不令而行”。

     

        政务诚信体系建设是执政能力提高的加速器。一个讲诚信,依法行政,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政府才能取信于民,才能保障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政府在政务活动中恪守信用准则,不单是为了取信于民,也是政府增强自身执政能力、保障政令通畅、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手段,是政府行政应遵循的基本准则。政府公信力标志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水平,是社会政治、经济健康发展的支柱,也是树立政府权威、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

     

        政务诚信体系建设是提升国家形象的助推器。国家形象是人们对于一个国家的综合印象,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表现。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正在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建立怎样的“国家形象”,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一个诚信的政府传递给外界的信息是正面积极的。推进政务诚信体系建设可以有效提升国家形象,有利于国家更加容易地融入到全球经济贸易活动当中。

     

    推进政务诚信体系建设的主要途径

     

        真正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在一个诚信的社会,对于讲求诚实信用的企业与公民而言,政府的许多管理和监督功能会被淡化,与此相适应,政府的服务职能应当相应增强。因此,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以提供优质诚信服务为核心,努力建设诚信型、服务型政府。各职能部门要把好市场准入关、流通管理关、检查执法关,在诚信建设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同时,要建立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做到重大决策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由集体讨论决定;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和社会公示、听证制度,对重大工程项目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必须经过专家充分论证;建立决策责任制度,实行责权挂钩。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社会监督的作用,努力形成公众参与、制度约束、集体研究的决策理念,通过决策程序的科学化、民主化、公众化,将政策落到实处,确保决策的准确性,切实取信于民,造福百姓。

     

        完善监督奖罚机制,规范干部监督。首先,要形成规范易行的监督机制,建立事前检查、事中处理、事后警示的监督程序。同时,要加强内部监督,始终突出党内监督的主体地位,把诚信建设情况列入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党组织和行政机关也要建立相应的内部监督检查制度。其次,通过建立政府部门信用数据库,采用合理的信用评级体系对政府各个部门进行评级,以各级政府政务信息网络为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政府部门信用数据,接受社会公众的公开评级,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最后,进一步改善各级干部考评体系,把服务对象——群众的意见作为考评的重要指数,并在奖惩和选拔使用干部中体现出来,促使公务员讲诚信、办实事,为建立诚实守信社会奠定夯实基础。

     

        加强干部培训教育,树立诚信观念。树立干部诚信观念,关键在于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一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诚信观念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诚信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稳定、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自身诚信意识,带头讲诚信、守诚信,做诚实守信的表率;二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着重抓好党的宗旨教育、法制观念和廉政意识教育,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当好人民的公仆;三是加强党性教育,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本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到廉洁、勤政、务实、高效,以踏踏实实的作风、实实在在的政绩取信于民。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