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14日 星期日

    光明大观

    再水墨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14日   12 版)
    山高·楼高(装置) 袁晓舫
    九龙奔江(中国画) 周韶华
    美丽生活(中国画·局部) 蒋世国
    壤歌(中国画·局部) 卢甫圣
    不相忘(中国画·局部) 杨社伟
    骊影·龙腾虎跃(中国画) 彭震中
    空 想(中国画) 朱 伟

        在这个春天里,“水墨”成为了艺术界的关键词。北京今日美术馆展出的“再水墨:2000——2012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十分抢眼,一次性推出62人的主题性群展,是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发展状况的一次集中体现;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水墨新维度——2013批评家提名展”集结了10位批评家,推介了5年来中国当代水墨最具成就的10位艺术家,极具学术性;而伴随着“纽约亚洲艺术周”举行的“Shuimo─中国当代水墨画展”开展,艺术家们基于中国水墨传统的当代作品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大多数中国艺术家在由北京飞抵纽约之前,参展作品就已全部售空。

        中国水墨画如何在当代发展?我们应该如何找到了那座古代与现代的桥梁?这是几代中国水墨画家试图解决的问题。与上世纪80年代的情况不同,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的新水墨艺术家显然更强调“再水墨”的艺术观念。它并不是简单地提倡回归传统水墨的价值观,而是希望中国当代艺术家从当下感受出发,去寻求对传统的借鉴与创造。担任“再水墨:2000-2012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策展人的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鲁虹强调,对于从事当代水墨的艺术家而言,他们应该努力创造与当代文化相匹配的当代水墨,那些并不从事水墨的当代艺术家则应该在自己的创作中,巧妙地融入水墨的元素。从这样的角度看,“再水墨”不仅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概念,也强调了水墨在未来的可能性。本次“再水墨”展共分为四个部分:“水墨新探索展”展出了与当下文化——特别是当下都市文化紧密相关的水墨创作,同时也展出了抽象型水墨在新世纪的新表现;“特邀展”部分则着重展出了一些优秀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水墨画创作,他们开放性的思维与优秀的创作成果对当代水墨艺术家有所启示;第三部分为“与水墨有关展”,展出了优秀的装置与影像艺术家的创作,其重要经验在于中国当代艺术从传统中寻求发展;第四部分是“水墨新锐展”,集中展出了在电子化、商业化、都市化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更重微观体验与微观叙事,图像方式也不同于上一辈艺术家。由于艺术家们对传统进行了再借鉴与再开拓,已经令新水墨与中国当代艺术在新世纪后既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现当代艺术,又不同于传统艺术的新特点。

        日本现代诗人、文艺评论家大冈信曾经说过:“人类文明的产物,一切都隐藏在‘过去’的这个时空中,而这一切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来说,都是未知的世界。我们需要的是从现在开始发掘它,把它作为我们自己的东西。即重新获取‘未来’。”艺术家们努力从传统中发现具有当代性的因素去加以发扬光大,这种将当代艺术与传统文脉保持紧密联系的追求,恰恰是艺术家从事当下创作或参与国际对话时需要的。(田 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