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14日 星期日

    第一书评

    以教助政:重新发现中国古代政教关系

    ——评《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史》

    牟钟鉴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14日   05 版)
    《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史》张践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宗教与政治的关系,在历史上曾经是观察社会变迁的晴雨表,历来受到政治家和思想家的关注。作为宗教学和政治学交叉领域的研究题目,政教关系在国际学术界已有丰硕成果,并以亚伯拉罕三大一神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与政治的互动为背景,形成西方主流的理论模式,也影响到中国。中国学界这些年越来越关心政教关系问题,发表了许多论文及相关著作,但具有中国特色的、有分量的专著尚未见过。政教关系是人类社会普遍性问题,而它在不同文明不同发展阶段上又有各自独特的形态。如果缺少东方文明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政教关系的现有理论必然存在重大欠缺而显得科学性不足。如果简单搬用西方理论模式或苏联理论框架来说明中国政教关系,就会抹杀中华文明的特点,也说不清楚问题的本质。

     

        张践教授在多年积累和潜心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百万余言的《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史》。这部著作在中国特色政教关系史的理论空白面上精心绘制了一幅崭新的多彩图,初创了中国特色政教关系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形成广义政教关系论

     

        该书以跨文化的广阔视野,依据世界经验和中国经验,对“政教关系”从理论上重新解读,突破把政教关系仅仅视为国家政权与教会组织之间关系的流行的狭义理解,全面论述宗教与政治的关系,揭示政治的三重结构:政治权力、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文化,论述宗教对三者的作用,形成广义的政教关系论,把政教关系研究范围拓宽了,这是理论上一大创新。

     

        根据广义政教关系论,作者对世界主要国家政教关系进行类型分析,概括出四种类型:政教一体型的神权政治、政教依赖型的神学政治、政教主从型的神辅政治、政教独立型的法制政治。这样的理论既可以解释世界各国政教关系形态的差异,又能够说明从上古到中古到近现代社会政教关系的演变,具有时空多维的涵盖性。

     

    探寻中国独特的政教关系

     

        该书对中国古代政教关系的历史作了全方位、贯通式的论述,体现出作者深厚的中国文化史、宗教史知识功底和创新性思维。纵向的跨度,从原始社会到清朝中期;横向的跨度,包括各大宗教、各民族地区。以政教关系历史演进为纬线,按阶段分期论述;以政教关系的层次和功能为经线,分专题论说。由史出论,把中国政教关系的内在规律,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式加以系统表述,通过丰富多彩、生动典型的历史资料与画面加以呈显。

     

        作者从中国历史实际出发,参照国际经验,提炼出中国政教关系的类型特点和话语新解,指出中国古代社会大部分时期既不是政教合一的神权政治,也不是国教统治的神学政治,更不是政教分离的法治政治,而是以教助政的神辅政治,是独特的政主教从型政教关系。原因在于历代王朝的政治意识形态是人本主义的儒家政治哲学和礼治思想,它“敬鬼神而远之”,又主张“神道设教”,故政治权力属于世俗政权,又强调君权至上,各种宗教不可能获得国教地位,但能够发挥以教辅政的作用。而在中国话语中,“政教”乃指政治与教化,人们看重的是宗教的道德教化功能。

     

        该书融摄政治学的视野,对宗教政治功能的认识超越了简单化的阶级斗争工具论,关注到它所发挥的公共管理的职能,即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参与慈善救济、安抚焦虑心灵、改善道德风尚等。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安定边疆民族地区、巩固国家统一局面的精神力量;宗教也曾成为民间起义的旗帜和民族矛盾冲突的因素。因此对于宗教的实际政治作用要进行具体分析评价。

     

    知古鉴今 古为今用

     

        在叙述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历史过程中,作者不断总结历代政权处理宗教问题和宗教适应社会变迁的经验与教训,为当代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和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供借鉴和智慧。肯定成功的经验,如:多元开放的宗教政策,超越宗教冲突的政治智慧,发挥宗教神道设教的积极作用,引导宗教成为社会和谐的力量等;指出失败的教训,如:迷信行政力量、滥用暴力,对宗教的过度干预和管理,有时掌权者用个人信仰主导国家宗教政策等。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与今天根本不同,但在公共管理的层面上古今仍有相关性相似性,我们可以知古鉴今、古为今用。

     

        《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史》的出版,将有助于深化中国宗教史、政治史、文化史、民族史的研究,也将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改进宗教事务管理工作与完善相关体制,提供有价值的历史经验和理论思考,在宗教学政教关系论上增添中国模式的新篇章。

     

        (本文作者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