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是当下人的梦,是面向未来的梦。今天的中国正发生着深刻变革,使得每个人都有机会共享中国梦,成为中国梦的拥有者和实现者;这种变革激发了全社会的活力与创造力,使得每个人都有动力共建中国梦,成为中国梦的建设者和实践者。但是,要保持社会的活力与创造力,不能单单依靠市场经济释放出来的物质利益刺激,还必须构建合理有效的制度机制,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在激发个体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好全社会整体利益。
一套合理有效的制度包含着多种构件,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三个倡导”内含的“公正”与“法治”,是其基础性构件。这是因为,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要使每个社会成员乐于共建共享中国梦,就必须公正地对待他们,赋予他们应有的权利,并且给予破坏规则者应有的惩罚;而法治就是维护社会公正的过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个人或团体都不能超越法律享受特权。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在增强,对社会不公的承受力在下降,这直接推动了各类以维护利益为核心的社会冲突的快速增加,对制度的应对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在这种现实下,社会各界都明显感受到维护公正、加强法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也只有通过维护公正、加强法治,才能筑牢实现中国梦的价值规则。
其一,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协调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需要共同的基本规则。各国的现代化经历表明,社会利益多元化必然导致需求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倘若没有公正和法治为核心的基本规则,各利益群体之间就不可能进行相对平和的协商对话,就可能将社会矛盾推到极端,导致剧烈的社会冲突。因此,坚持社会公正的理念,健全维护公正的法治环境,可以为各种利益相互间的博弈搭建制度化的平台,并依此为基础不断理顺社会利益关系。
其二,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因两极分化产生的社会困难群体,需要得到规则保护。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曾说,“公正的原则必须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当前的中国,尽管社会总体财富在增长,但社会差距也日益凸显,城乡差别、地区差别、社会群体差别所引发的矛盾和冲突,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感的重要原因。在两极分化过程中形成的困难群体,亟须获得必要的保护,使他们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而坚持社会公正,完善法治环境,是对这些群体要求的积极回应,能够为他们正当要求的表达提供畅通的渠道。
其三,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国家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要依循公正与法治的原则。对于各级国家机构来说,公正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力量。国家是公共权力的代表,承担着调节社会关系、提供包括公共秩序在内的诸多公共品的责任。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国家的各项制度必须更坚定地维护社会公正、恪守法治原则,如此才能更好地约束自身的权力,履行自己的职责。
既然公正和法治对于中国梦不可或缺,那么,应当如何通过建立公正和法治的社会环境,共建共享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呢?
首先,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规则意识和公共责任意识。中国梦需要勇于担当。一段时期以来,社会上形成了一种“破坏规则才能获益、承担责任就会吃亏”的意识,滋长了各种形式的机会主义和权力寻租行为,挫伤了社会正义,降低了社会道德底线。规则意识与责任意识的缺失,还严重破坏了社会公正与法治,导致难以从个人良知与正式规则上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影响梦想的实现。为此,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规则意识和公共责任意识——只有遵守规则,担当责任,才能成就梦想。
其次,要通过推动各项制度的落实来激励梦想的实现。中国梦需要弘扬正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已经建立,将各种形式上的制度变成实质的结果,将各种纸面上的理论转化为制度实践,是对制度建设的重要考验。公正与法治就是检验制度落实的重要标准。维护公正与坚持法治,就是要让遵守制度的人获益,让破坏制度的人受罚。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社会范围不断培育出美好梦想的花朵。
第三,要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安全网。中国梦需要共建共享。不能让任何人失去追求梦想的机会,要让社会困难群体也能拥有实现梦想的权利。因此,要通过维护公正、加强法治,不断完善社会安全网,努力消除各种差距,使社会各界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也只有困难群体的梦想得到实现,全社会的梦想才会显得更加伟大而辉煌。
(作者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运行机理研究”负责人、中央编译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