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4月02日 星期二

    “全国古籍普查拾珍” ③

    《永乐大典》卷2272至2274“模”字韵“湖”字一册

    《 光明日报 》( 2013年04月02日   13 版)

        2007年11月22日,全国古籍普查专家组赴华东核查古籍善本时,意外发现,加拿大籍华人袁女士藏有一册《永乐大典》。专家们颇为惊喜,马上联系国家图书馆查对卷数、字韵,进行初步鉴定。

        此后,国家图书馆与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专家先后进行了四次鉴定,认定其为明嘉靖年间所抄《永乐大典》的零本。原本尚保存明代包背装形式,前后书衣完整,品相良好。鉴定专家们一致建议力争将这册《永乐大典》留归国内。在财政部和文化部领导的关心和协调下,此书使用国家文物征集经费成功购买。

        《永乐大典》是我国明代初期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全书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装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八千余种,堪称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然而六百年来《大典》流散损毁严重,从万册巨帙减至仅四百册的遗存。它的保存、保护成为文物保护工作者的重要使命,而《永乐大典》的新发现也成为引人瞩目和称叹的文化大事。

        永乐元年(1403)七月,明成祖朱棣命翰林院学士解缙主持编纂一部大型类书,用以系统地收集天下古今书籍。次年书成后,成祖又增派姚广孝、刘季篪等人同主其事,重加编撰,先后参与编校、誊写者达三千余人。永乐六年(1408)冬书成,朱棣亲自撰写《序言》,赐名《永乐大典》。

        《大典》最初仅抄写一份,迁都北京后移贮宫内文楼。嘉靖四十一年(1562),明世宗因大典险些毁于宫内火灾,命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校理缮写《永乐大典》副本。重录本于隆庆元年(1567)告成,与永乐正本的格式、装帧完全一致。永乐正本原藏文渊阁,后不知下落;嘉靖副本贮藏皇史宬,清代移藏于翰林院。由于管理不善,《大典》在清代陆续遗失,至清光绪中期已不足千册。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与东交民巷比邻的翰林院沦为战场,《永乐大典》横遭焚毁、抢掠,甚至被用来构筑工事。经过这一场毁灭性的灾难,仅四百余册《大典》幸存,其中的半数被劫往英、美、法、俄、日等国。《大典》现散藏于八个国家的三十余家单位。作为极其重要和珍贵的典籍,《永乐大典》的收藏情况为全世界所关注,经历年访查,《永乐大典》的数量及存藏情况似已可成为定论。

        新发现的为《永乐大典》卷2272至2274“模”字韵的“湖”字一册,内容是以“湖”字挈领的相关文献。《大典》以《洪武正韵》分列单字,用字统词,先列训释、再列该字楷、篆各体,最后分类汇辑与该字有关的文献记载,人事、名物、诗文尽在其中。令人欣喜的是,国家图书馆恰好还存有两册“湖”字单册,分别是这册《永乐大典》前、后的一册。此册的发现,使“湖”字部分内容能够前后相缀,相关文献资料得以更为完善。

        这一流落海外多年的单册《大典》能够与其他卷帙聚合于国家图书馆,可谓《大典》之幸事,亦可称中华典籍之幸事。此册《永乐大典》的发现和购藏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展以来,流散海外的中华典籍实体回归祖国的成功案例。《大典》的成功回归,对海外所藏中华典籍尝试开展各种形式的回归和保护,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国家图书馆李文洁)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