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20日 星期三

    专业显微镜

    “拆墙”与“厚重”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观察

    作者:谢天武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20日 14版)

        ■开栏的话

     

        每年到报考大学时,总会听到很多人在问,哪个学校好,哪个专业好,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就业怎么样。实际上,大部分回答问题的人即使给出了他心目中的好学校好专业,也难以说出这个专业究竟好在哪里,无助于根本的问题:这个专业是不是适合这个考生。本版从本期起设置《专业显微镜》栏目,深入院系,介绍一些具有“招牌”性质的专业。

     

        “纸媒观察家”“媒介评弹”“广电小当家”……一个个颇具专业气息的微博账号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10级本科生黄昕悦和同学们“网络互动管理”课程的作业,不仅要“刷微博”,还要真正地“用微博”。对新时代的新闻人来说,传统的新闻采写技艺依然重要,但运用新媒体的能力也不可或缺。

     

    “两重”和“双跨”

     

        2013年初,中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全国第三轮一级学科评估排名结果,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蝉联全国第一名。当然,对一所新闻院校来说,学科排名只是教育成果答卷的A面;而答卷的B面,是向新闻传播行业输送的人才数量与质量。

     

        2012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本、硕、博毕业生共计283人;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8月底,总体就业率近95%。本科生大部分选择了继续深造,而56.6%的新闻传播硕士毕业生进入新闻传媒机构工作。年轻的国际新闻专业成为该院硕士专业培养上的一个亮点,这些学生外语流利,兼具扎实的新闻专业技能,为中央主流媒体、地方媒体、行业媒体、国家机关、大型国企所青睐。2012年,就有7名该专业学生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党委副书记罗建晖说:“许多中央和地方主流新闻媒体点名需要人大新闻毕业生作为重点后备人才培养和使用。”

     

        这些背后,是人大新闻学院在新闻教育方式上的长期探索。

     

        “如今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不断涌现,传统新闻的运作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我们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设定也在不断开阔思路,由过去培养单一的‘应用型人才’转向培养能够在社会各行业发挥能量的‘战略型’人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倪宁说,“目前学院进行的新闻教育改革,可以用‘两重’和‘双跨’来概括——既重视学生的知识基础,又注重对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既要跨学科,还要跨媒体。”

     

    “拆墙”战略

     

        “战略型”人才的打造,是通过“拆墙”来实现的——拆掉新闻与其他科目的“墙”,打通新闻传播内部各专业之间的“墙”,打破“理论”和“实践”的“墙”,让学生能够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多样的技能在就业市场当中打造自己的独特优势。

     

        虽然是人文学科,但数学、统计学这类课程是人大新闻学院本科生的“必修”;学科基础课也不仅包括本学院的史论等传统课程,还吸纳进法律、经济、政治、社会等其他“姐妹学科”。学院积极鼓励并安排学生辅修或副修其他学院的课程,力争让每个本科生都能汲取到两个专业以上系统知识的营养。

     

        在学院内部,最具创新性的,是“专业课程包”的设立。专业课程包如同知识套餐,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学术应用选修课程;学院要求学生所选的专业选修课程至少应来自本专业方向以外的3个课程包,这也就意味着专业壁垒被淡化,学生的选择自由度大大增强。据了解,根据新媒体发展和就业市场需要,新闻学院一直致力于探索新型、科学、先进的课程体系建设。

     

        “跨媒体”,已经成为该学院每个本科生最为耳熟能详的词语,从大二开始,他们就会与“跨媒体实验课”相伴至少五个学期。跨媒体实验课没有固定教师授课,而是选派多名承担不同媒介专业课程教学的老师参与教学与指导,尝试对学生应用多种媒介进行新闻传播的训和引导;学生可以在老师指导下自行选择报道主题和报道方式,完成一份包括多种媒介形态的新闻作品。

     

        新闻学子的知识不能局限在象牙塔内。学院在实践方面努力为学生搭建更加宽广的平台。对内,利用学院的现代化国家实验教学中心,搭建起包括数字媒体、影视、编辑、创意等系列的具有“实战”功能的媒介融合平台;对外,则与全国十几家媒体达成合作关系,成立实习基地,安排学生进行长期实习。

     

        “‘两重’和‘双跨’都是为培养新时期的新闻传播人才所作的尝试。希望我们的尝试符合新闻教育实际,同时,是在一个较为稳妥的基础上进步。在培养新型新闻传播人才方面,我们依然任重道远。但可以确定的是,随着新形势的不断发展,新闻学院的改革还将继续。”该学院副院长蔡雯说。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