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20日 星期三

    前沿直击

    招聘、就业为何“两难”并存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20日 15版)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红利”的消退,就业市场为社会提供了更多工作岗位,人才却普遍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求职难。问题出在哪儿?

        曾经有一家民营企业,许以重金招揽国际一流人才,但因其所在城市的软硬件环境的问题,最终未能如愿。谈起这个真实的案例,智联招聘首席执行官郭盛表示:“优秀人才对工作的要求往往更为挑剔,待遇之外还要看综合环境和发展平台。企业要想吸引拔尖人才,必须充分关注人才的需求,把人才当成客户一样对待,为他们提供好的环境和条件。”

        “在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上,面对每年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新生就业群体,我们以往的思路是首先保证让大家能有工作干,有基本的收入。”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萧鸣政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就业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当下的青年人才对“好工作”有了新的定义,对“就业质量”提出了更高需求。“直接结果是,他们开始用脚投票,不再认可只是高工资的‘好工作’,助推了‘招聘、就业两难’的局面。”

        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是一个社会能否健全运行、健康发展的首要问题。然而,如今的现实是,人们不仅需要扩大就业,更需要享有更高质量的就业:体面就业、稳定就业和平等就业。

        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要尽量将人才资源的配置交给市场来完成。”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沈荣华说,“同时,用人单位要练好‘内功’,打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最终实现既符合求职者的职业规划,亦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稳定和谐的雇佣关系。”

        “不管人才怎样难寻,总有些企业让人才蜂拥而来。”郭盛表示,这些企业往往都形成了非常完善的雇主品牌建设体系:可观的薪水、自由的工作机制、完善的培训晋升体系,甚至尽力帮助员工解决购房、子女教育、父母看病等令人头疼的问题,在人才争夺战中处于优势。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外资企业和部分大型中资企业已经先行一步。

        然而,作为消化就业压力最多的中小企业,大都还停留在“我出钱,你出力”的意识水平,它们面临的形势也最为严峻:新生代求职者看不上,甚至培养多年的骨干员工也跳槽离去,这不仅让中小企业自身发展陷入困境,对社会经济发展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郭盛说,当下稳定的雇佣关系已成为衡量企业生命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对转型期的中国企业而言,面临的不仅仅是发展方式上的转变,更是一次思维上的变革——人才不是企业的成本项,而是企业的资本项。企业只有努力建立和谐的雇佣关系,打造优秀的雇主品牌,才能解决自身“人才短缺”的燃眉之急,这对确保“更有质量的就业”和整个社会转型发展亦有重大意义。(本报记者 罗 旭)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