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今天下午举行记者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志刚,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等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就四年新医改中医疗卫生投入、公立医院改革、异地就医、医患矛盾等公众关注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医疗卫生投入:4年来国家对医疗卫生累计投入22427亿元
记者:医改已启动4年,各级财政投入共多少钱,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王保安:4年来,国家财政对医疗卫生累计投入22427亿元,占财政支出比例从4.4%提高到5.7%。中央财政对医疗卫生累计投入6555亿元,占财政支出比例从2.28%提高到3.19%。如果和国际同口径对比,我们的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在12.5%左右,不仅高于希腊、瑞士等发达国家,也高于俄罗斯、巴西、南非等金砖国家。
政策和投入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用6800多亿元支持建成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支持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的参保问题和扩大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二是支持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前三年中央财政拿出120亿元进行补助,从去年开始建立了稳定补偿机制,每年拿出91亿元,其中21亿元用于支持村医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三是建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体系,并不断快速提高标准。四是用1300多亿元建立健全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包括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建设投资,重大设备购置等硬件建设和乡镇卫生院招聘医师、万名医师支援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等软件建设。五是累计投入800亿元支持公立医院改革,同时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的改革试点。随着下一步国家财力的增长,我国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公立医院改革:两个制度助其回归公益
记者: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有哪些进展?将采取哪些措施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
马晓伟: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关键在破除“以药补医”。目前全国已有22个省、431个县级地区取消了公立医院药品加成;17个省对试点地区的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全面调整;27个省开始了支付方式改革。同时,全国还在推行预约诊疗、优质护理服务、医保一卡通的结算,也有一些地区在推进先诊疗后付费,这些工作正改变着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感受。下一步,两个机制的建立对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十分重要。
一个是补偿机制的建立。这主要取决于三方面:一是加大政府财政在基本建设、大型仪器设备、离退休人员资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方面的投入,使公立医院轻装上阵;二是改革支付方式,根据医院水平、规模情况,采取以总额预付、病种管理、按人头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三是理顺价格体系,让医生技术劳务价格得到承认,药品和仪器设备价格有所降低,医务人员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这条政策将得到正向激励。我相信,这会引导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走向更加健康的轨道,也会更有利于我们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院医生行为。所以价格体系在补偿机制的改革当中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我们的公立医院才能够健康地向前发展。
在监管机制当中应该注意到,医院内部的监督管理和补偿机制有关系,如何建立一个符合医生职业特点的、以医疗的数量、质量、风险程度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为标志的,公益性为核心的薪酬支付制度,是我们这次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总之,我国医保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尽快地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尽快地建立起一套适应购买服务格局的补偿机制和监管机制。
异地就医:要允许循序渐进的过程
记者:现在各地的医保药物目录不一样,患者异地就医以后回去报账的时候会发现报账数额较小或报账困难,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胡晓义:首先我们通过提高统筹层次,减少异地就医人员。原来是县级统筹,出了县就叫异地,现在普遍提升到市级统筹,在全市的范围内,如果是统一标准、统一制度,就没有异地问题。下一个问题,就是出了这个市怎么办?现在已经有几个省在推进全省的统一报销。再下一步,全国怎么办?有没有跨省转移的问题?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但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有一些政策和措施的完善。首先是信息统一,我们要大力推进统一的社会保障卡。2010年统一社会保障卡发行只有1亿零3百万张,到现在为止有3亿5千万张,今年要达到4亿8千万张。这张卡里有所有人的基本信息,可以搭建一个技术平台,将来就有可能实现全国联网。第二是政策标准要逐步统一,但这跟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医患矛盾:多方面齐抓共管
记者:针对医患矛盾,未来改革是否在制度设计上有更多考虑,形成一个医生有尊严、患者有保障的局面?
孙志刚:要解决医患关系,我认为首先要加强法制建设和法制教育,要依法保护医生的合法权益,同时要依法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第二,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同时要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第三,要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扭转公立医院的逐利行为,建立体现公益性和高效率的新运行机制。我想,通过法制建设、法制教育、医德医风建设、社会风气改善,以及加快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医患关系会逐步好起来。
(本报记者 邓晖 本报北京3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