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3月14日电(通讯员沈雁、朱海洋 记者潘剑凯)浙江省工商局日前组织开展了流通领域手机类商品质量监测工作,结果显示,在抽取的36批次产品中,仅合格9批次,占25%。在75%的不合格手机中,涉及三星、索尼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菲利浦、HTC、ZTE、K-Touch、TCL、华为、海信、联想、德赛、夏新、步步高、E派、coolpad等17个知名品牌。
此次手机质量监测测试项目主要包括外观检查、常温电性能、环境试验、电池性能、短路保护、热冲击等国家标准规定的指标。依据结果,电池热冲击、音频性能、0.2C5A放电性能等三项指标为监测商品不合格主因。
“电池热冲击项目属于国家强制性安全性指标,此次监测到的27批次不合格手机商品中,就有20批次手机达不到该标准要求。”浙江省工商局副局长吴国升介绍说。
记者对此专门采访了浙江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所王维东副教授。他表示现在智能手机功能复杂,耗电量大,配套电池容量越来越大,体积越来越小,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能成了最大的安全隐患。“当手机长时间充电,或者在特殊环境下,上升到一定温度,会引起分离膜融化及皱缩的短路现象,甚至爆炸。所以用户切忌长时间充电。”
记者了解到,针对此次监测情况,浙江省工商局已组织力量对不合格手机商品进行市场清查和立案调查,并要求经销单位停止销售不合格手机,召回已销售的不合格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