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15日 星期五

    3·15晚会何时能成“狂欢”?

    作者:陈方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15日 06版)
    新华社发

        两会期间,央视的3·15晚会对各家企业来说都是一场大考。售后服务难、宽带“霸气十足”、网购“太囧”、汽车售后难题、“恼人”的美容服务等,都是今年可能被曝光的大热门。对消费者来说,每年的央视3·15晚会已经成了一座灯塔,明确地告诉他们消费的陷阱在哪里。

        从1991年3月15日央视首次直播3·15晚会起,这一专题晚会已持续了20多年。从开播以来,晚会揭穿了无数的骗局、陷阱和黑幕,维护了公平公正,也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每年的3月15日,3·15晚会都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发出强烈呼声。

        20多年来,3·15晚会的主题也在不断变化,无论是1998年的“为了农村消费者”还是2003年的“净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质量”;无论是2002年的“共筑诚信 我们在行动”,还是2012年的“消费与安全”,我们可以看出,消费领域的安全问题不断呈现新的特点,其背后是消费者不断要接受的考验和煎熬。

        央视3·15晚会令众多问题企业心慌意乱,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媒体监督的力量。在媒体对问题企业、问题产品进行监督的同时,还引发了社会力量的监督。对整个消费环境而言,这绝对是一种正能量。也正因为如此,央视每年的3·15晚会都备受公众期待。

        但我们也无奈地看到,3·15晚会经历了20多年还在持续,说明我们的消费环境并没有得以根本改善。2009年央视3·15晚会之前,总导演尹文曾经对媒体表达过希望取消这个晚会的愿望,他说:“我觉得未来3·15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取消3·15晚会。希望未来3月15日这一天不再是个投诉日,不再是个打黑日,而是消费者的节日,消费者因自己的节日而快乐,晚会变成真正的狂欢晚会。”

        消费质量问题的彻底解决,显然不能依托于权威媒体的一场晚会。事实上,媒体监督、社会监督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问题不必等到3月15日这一天再来解决。“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变成了“打假日”,同样拷问了监管环节的缺失。媒体曝光的问题,很多是长期普遍存在的。遗憾的是,因为一些监管部门不痛不痒的监管和处罚,甚至存在着渎职或者包庇,导致问题商家依旧嚣张,直至被权威媒体曝光才得以收敛。从这个角度看,3·15晚会也承载了很多原本不必承担的责任。

        晚会一年才有一次,而消费者每天都在消费。虽然说央视3·15晚会的声誉日益壮大,可以震撼问题企业,但一座灯塔的光亮毕竟有限,单靠一场晚会不足以为消费者撑起保护伞。建设安全的消费环境,需要更多媒体发挥力量,更需要各监管部门真正担负起监管惩处的责任,如此,消费者权益能够得到切实保障,3·15晚会才真正有望实现从“打黑”到“狂欢”的转身。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