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11日 星期一

    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从一条老街看——

    文化古城保护的“扬州智慧”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11日 08版)
    图为江苏扬州东关街古商业区。CFP

        今年元宵节,扬州市东关街灯如海、人如潮。这条仅有1122米长的老街先后涌进了近十万人次的游客和市民,他们或赏花灯,或品美食,或逛小店,感受着古城的节日气息和文化韵味。

     

        不来东关街不算到扬州。谁会想到,仅仅6年前,这里还是一条破败杂乱的老街。如今,它已成为一扇打开集萃古城的人文窗口,一条绵延不绝穿越千年历史的文化长廊。

     

        东关街先后被命名为“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条老街的变迁,正用无声的语言向人们讲述破解历史文化古城保护、改造与发展这一全球性难题的“扬州智慧”。“以东关街为代表的扬州古城保护、改造和利用堪称样板,值得更多的城市学习借鉴。”古城保护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如是说。

     

     一个比喻:古城改造像“给小姑娘开双眼皮”

     

        “古城原貌没有变,依然原汁原味。”今年春节期间,举家旅居美国30年的周敬山回到家乡扬州,行走在这条老街上,对比珍藏30年的发黄老照片后,周敬山感慨道。

     

        古城改造一直是道世界性难题,扬州人在古城保护与利用中作了一个精妙的比喻:这就像给小姑娘开双眼皮,开得好提升形象,开得不好就是一个败笔。扬州的古城保护和利用浓缩为12个字: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这背后是扬州历届城市管理者敬畏历史,坚决避免“破坏性建设”“破坏性保护”的持续努力。为此,扬州编制规划,点线面结合,保护历史街区的体系、肌理以及生活形态。扬州建设部门的负责同志介绍说:“我们把古城分为4个历史文化街区、12个片区,规划几乎覆盖了每平方米。”由此,一批又一批国际、国内城市建设规划大师云集扬州,给美丽的古城留下了一流的规划理念和智慧。

     

        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说,全面保护古城已上升为“城市意志”,历届市委、市政府都严守一条“铁律”:设计古城改造,必须广泛倾听各方意见。市人大常委会也敞开大门,邀请市民代表列席旁听,认真讨论通过老城区控制性规划大纲、历史街区控制性详规、民居修缮规划等一整套完整的古城保护规划体系。

     

        扬州古城历史格局得以基本完整存留,这在全国110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极少见。

     

    一道算术:“一加一减”让古城文化触手可及

     

        历史街区除了古旧建筑外,最值得保留的就是数百上千年流传下来的原生态社会结构。为此,扬州人首先做了道“减法”:古城原有十几万居民,为了减轻古城负荷,扬州先后迁出老城居民达7万之众。

     

        扬州接着又做“加法”:为了让6万多原居民留在老城,过上现代的新生活。政府对古城200多条背街小巷逐一整治,铺设供电、通信以及上水、下水管网,老城居民不断改善着生活质量。

     

        坐在铺了光绪年间青砖的小院里,在东关街生活了一辈子的吴德祥很开心,如今终于用上了抽水马桶和通下水道的厨房。“按规划修了化粪池,资金由政府出三成,我掏七成,再也不用倒马桶了。”

     

        “园林多是宅”,曾是老扬州精致生活的历史镜像。这几年,扬州老城冒出30多座私家园林。园主多为普通市民,他们不惜斥巨资在自家院子修小园林,充分展示了老城区里现代扬州人的精致生活。平时,这些私家园林也敞开大门,迎接海内外宾朋。

     

        承担扬州古城民居改造中德合作项目的专家朱隆斌认为,有别于其他城市的古城改造,东关街最大的特色是“活的”,“因为它充分保留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和历史印迹”。

     

    一种穿越:千年古城扬州旅游魅力四射

     

        初春的下午,聂跃华在东关街上慢慢行走着,用女画家特有的视角观察、体验这条老街。身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的她来到扬州后没有住什么星级酒店,而是住进了东关街上的一家民居客栈。每天除了会晤友人外,就是漫步扬州的大街小巷,累了走进街边小店点些扬州小吃。“对于生活在大都市的现代人来讲,这里给你一种神奇的穿越之感。”聂跃华用她手中的笔描绘着东关街的美景。

     

        刚刚过去的春节期间,位于东关街、由盐商古宅改造而成的民居式精品文化主题酒店——长乐客栈一房难求,众多的外地游客慕名前来,体验居住在景点之中的别样韵味。这里曾经是与古城风貌格格不入的钢筋水泥办公楼房,如今长乐客栈已成为扬州保护和开发古城资源、拓展旅游服务功能的一个典范。

     

        借助扬州古城浓郁的文化氛围,七夕客栈、东关客栈、同福客栈等一批民居客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吸引着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画家、作家、书法家等艺术创作者,以及众多旅游者。

     

        旅游最大的魅力在于个性特色。扬州的古城旅游开发中,主打“休闲体验游”:个园—东关街—谢馥春—文化里—东圈门—汪氏小苑—剪纸博物馆—花局里。在这条旅游线路中,游客可以游览盐商园林、品尝特色美食,购买百年香粉,欣赏《千秋佳丽》演出……这条扬州古城精品旅游线路已经成为外地游客来扬必游之路。(本报记者 袁祥)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