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07日 星期四

    文化传承人

    郎志丽:捏活面之灵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07日 12版)
    郎志丽(左)向年轻人传授面人技艺

        一团看似普通的面粉,在她的手里变成一个个小小的面人,活灵活现地演绎出“八仙过海”、“三打白骨精”、“史湘云醉卧芍药荫”等故事场面。她,就是老北京赫赫有名的“面人郎”——郎绍安的女儿、面塑大师郎志丽。

        一个冬日的上午,记者来到北京海淀一栋红砖楼房里的一套小公寓,拜访郎志丽,听她细诉自己这一生与面人的不解情缘。

        “小时候,父亲到街上捏面人,我们几个小孩总会跟着去玩。时间长了就能帮着父亲打打下手,捏一些简单的小玩意。”最初学艺,郎志丽是受父亲的耳濡目染,直到1957年她才正式“女承父业”,来到了父亲所在的北京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并正式拜师父亲学习面人手艺。

        凭着从小打下的基础以及对这门手艺的热爱,郎志丽越学越好,越学越精。“面人郎”的面人五官精致、四肢分明,适合近距离观赏。郎志丽更是在“面人郎”原有的特点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在她手下,面人的尺寸更加微缩,面人的外形也越发精细。

        2009年6月,郎志丽被评为第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国务院小礼堂举行的向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代表授牌仪式上,国务委员刘延东嘱咐各位传承人说,要重视传承,不能让手艺在咱们这一代失传。郎志丽听后,深受触动。在这以前,她主要是教她的儿子和孙女、外孙女学习面人制作。此后,她收下了两个外姓徒弟。

        “收徒弟要能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最好能有点美术功底,这样学起来快,很多东西一点就透;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喜欢这个,不喜欢这个那就坐不住,那也不可能学好。”这两个徒弟满足了这两个要求,郎志丽现在所忧虑的是学习的进度,“介绍来的时候说可以全职学习,但是学这个刚开始是没有收入的,这样经济压力就太大了。所以我想着让他们两个先业余学着,一周两次五个钟头,原来的工作还是继续做着,但这样学习的时间就太少了。”郎志丽也在努力想办法解决,“进度这方面我也有责任,我也会尽我努力尽快把这门手艺传承给他们。”

        除了担心学习进度不快以外,教学、工作的场地是郎志丽另一个忧心的方面。郎志丽的丈夫陈永昌也是知名工艺美术师,专攻北京刻瓷。他们家里一共就60平米大,小小的客厅供二人展列作品、分头工作本已十分拥挤,再加上徒弟就更感到转不过身来。不过好消息是北京市有关文化保护单位已同意为她租房,用来展示和教学,因此这个问题有望在今年解决。

        另一点值得欣慰的是,面人的原材料并不难获取。市面上买到的普通面粉,经过“面人郎”独家的细加工,就可以成为制作面人的材料。面人的颜料也只需使用普通绘画用的颜料即可。只要有更多重视面人手艺的人参与保护,“面人郎”的传承将不是问题。

        现在的郎志丽有两个最大的心愿:一个是带好徒弟,做好传承;另一个则是做出精品,流传后世。至于开店赚钱,郎志丽直言“不考虑”。

        (本报记者 罗 旭 通讯员 熊尚聪)

        人物小传

        郎志丽,1942年9月生于北京,满族。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会员、雕塑委员会会员。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2009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