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06日 星期三

    那些大事,让我们深深铭记

    ——代表委员记忆中的中国五年奇迹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3月06日 01版)

        总有些事,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每次忆起,都会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会前会后,面对本报记者的提问——“中国这5年,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大事”,代表委员细数5年来中国发展中的点点滴滴,寻找记忆深处最难忘的中国奇迹。

     

        那一年,中国成了世界经济引擎

     

        “你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回答起来却不容易。”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委员笑着对记者说,“十七大以来的5年,世情、国情都发生着深刻变化,中国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我们也经受住了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不过,这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暴发,并迅速演变为一场国际性经济危机。中国也未能幸免,经济快速下滑,出口全面受阻,就业矛盾凸显。刘树成印象最深的是,面对危机,党中央、国务院运筹帷幄,沉着应对,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迅速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确保了中国经济航船继续稳健前行。“我清楚地记得,2009年,中国成功保持了8.7%的经济增长率,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不仅遏止了国内经济增长下滑势头,也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和新引擎。”

     

        刘树成说,如今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金融危机仍在全球深度蔓延,国内改革步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当务之急是拿出更大的勇气和智慧,下大力气解决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个自信”让中国发展越来越有底气

     

        “我是一名专门研究党的领导与领导科学的学者,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个自信’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大事。现在想起,依然感觉言犹在耳,催人奋进!”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峰委员由衷地说。

     

        “自信不是凭空而来,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些辉煌成就筑牢了我们自信的根基。”刘峰一字一顿,目光坚定。

     

        “5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长期稳定高速发展,年均增速达到9.3%,经济总量从26.6万亿元增加到约51.9万亿元,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科学发展观的强大生命力正彰显出来。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们的自信有了越来越充足的底气。”

     

        有了文化自觉,就有了文化自信自强

     

        “我印象最深的一件大事就是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履行了我们的诺言。”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委员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周汉民担任上海世博会执行委员会副主任,亲历了近10年的申博、办博;而184天的精彩、难忘,让他对文化的力量有了更多的思考和理解。他说:“有了文化自觉,就有了文化自信自强。”

     

        “上海世博会举行时,与佛得角总统随行的是一位赤脚歌者西莎莉雅。69岁的她表演用图画唱歌,现场观众几乎没人能懂,总统却泪流满面。我问他,是什么打动了你?他告诉我,他看到了对最美丽的地方最浅白的表达。”周汉民说,这件事让他很受触动。“我在想,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特殊印记,文化有直指心灵、凝聚人心的力量。而凝聚人心的事业,需要以特别开放的方式推进,需要的是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

     

        4%,20年的梦想终于圆了

     

        李一飞代表是农工党内蒙古自治区委副主委、乌兰察布市政协副主席,他还兼任集宁一中校长。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他对记者说,这是中国近5年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件大事。

     

        4%,这个早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提出的数字,整整20年,始终牵动着每一位关心教育的人的心。它的实现意味着,以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51.9万亿元计算,将有超过两万亿元投入教育领域。

     

        李一飞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作了介绍:内蒙古在教育投入上有两个大举措,一是为大中专院校化解债务;二是率先实现全自治区内高中阶段免学费、免书费。仅此两项就惠及71.5万名高中学生,按一个学生每年平均学费2000元来算,一年就是14亿元。

     

        美丽中国,由天地人和谐相处造就

     

        面对记者提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联主席哈斯也提·艾力代表眼睛一亮,脱口而出:“当然是建设美丽中国了。”

     

        5年来,从中国郑重许下减排承诺,到设立环保约束性目标,再到清理高耗能行业,绿色发展理念已在中国生根发芽。“去年乌鲁木齐市供暖实现煤改气,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入冬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6%,为1995年有空气质量监测以来最好年份。”哈斯也提·艾力一脸的自豪。

     

        “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贫困,但仅有富裕并不意味着美丽。美在生态,美在环境,美在天地人和谐相处,这是真正的美。”哈斯也提·艾力说,“俗话说,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我要说,美丽中国,要由天地人和谐相处造就!”

     

        高铁改变中国人的出行方式

     

        “要说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大事,当然是中国高铁!”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代表对记者说。

     

        “目前中国投入运营的高铁总里程已达到7735公里。不仅里程居世界第一,科技创新水平也位居世界前列。”数据随口就来,“你看,高铁列车启动后,4分钟就可达到300公里时速,车厢内噪音小于66分贝,远低于飞机内噪音。”

     

        令王梦恕骄傲的是,“北京到石家庄由原来的3小时缩短到1小时,北京到郑州缩短到两个半小时。石家庄变成了北京的郊区,郑州变成了北京的远郊区,全国形成了同城效益。”

     

        在他看来,高铁的便利还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交通格局。“机票打折了,公路假日免费了,这些都与中国高铁发展密切相关,而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

     

        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12.5%

     

        听完政府工作报告,重庆市巴南区委书记李建春代表健步走出人民大会堂。他边走边回答记者的提问:“印象最深刻的一件大事就是保障房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去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已经达到了12.5%,今年又将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保障性住房制度圆了许多中低收入者的住房梦,也让我们更加接近和谐社会建设的‘美丽中国梦’!”

     

        李建春告诉记者,2010年,重庆启动了大规模公租房建设,到2012年9月,已有15.5万套建成公租房通过摇号配租成功,惠及40万群众。“实践证明,这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事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性工程。”

     

        (本报北京3月5日电 记者袁祥、温源、颜维琦、张国圣、柳霞、王昊魁、邓晖)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