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长庆 (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本世纪的头一个十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以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拿机械工业来说,2001-2010年总产值从1.44万亿元增长到14.38万亿元,实现了年均25%的增长速度,产业规模跃居世界首位,许多重大技术装备取得突破,一些产品的技术水平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是职业教育提高了人才队伍素质,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支撑了行业的发展。
周明京 (北京饭店副总经理):
让更多的人相信中职教育同样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作为北京饭店的副总这份报告让我想到北京饭店与中职校——北京市外事学校33年的合作。北京饭店30余年来一直接收外事学校的实习学生、录用其毕业生。外事学校的学生政治素质好、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专业基本功、珍惜现岗、吃苦耐劳,企业需要这样的技能型技术人才。目前为止,累计有600余名北京市外事学校的毕业生在北京饭店工作,相当一部分骨干已是领班和主管,一线70%的领班为北京外事学校学生,有7名学生目前担任部门经理、总监等重要岗位。实践证明,中职教育同样给了学生成长、成功、成才的平台。
周稽裘 (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
《报告》是职业教育冲破“自说自话”格局、构建第三方评价制度的最新尝试。这表明,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活动,它能够成为国家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亮点。
陈光 (中华职业教育社原副总干事、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会秘书长):
职业教育“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报告》告诉家长和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也是一条充满希望、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给人以希望和鼓舞,但也要看到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必须看到“学而优则仕”,“仕人”教育和“技人”教育的争论还远未解决;技能人员的待遇还亟待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基础能力、师资水平的差距还显而易见;特别是需要政府牵头做顶层设计,如:人才预测、准入制度、产教结合的完善等方面还需再努力再上一层楼才行。
檀传宝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通过职业价值感、个人效能感的提高去改进他们在校学习生活质量以及面对社会的自信与自尊是功德无量的伟大事业。前者需要有效的职业道德建设、劳动价值观念的培育,后者则需要通过扎实的文化素养的提升和职业技能培育去实现。
邢晖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教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职业教育关乎国计民生,直接影响就业质量和人的发展。波澜壮阔、克难攻坚地摆脱“缺乏尊严、缺少希望”的职教困局,千帆竞发、改革创新地开辟出“中职有资助,就业有出路,升学有通道,发展有基础”的新航程,这些是可喜的成就。事实表明,职业教育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重要,对个人职业生涯和幸福指数的影响力越来越可观。因此,职业教育的工具价值和人本价值绝对不可小视。
郭扬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六大举措,其中一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能否在这位列最前的两大重要举措之间找到一个内在的有机结合点?或者更直接地说,能否找到一种最有利于推动就业这一民生之本的教育类型?
(本报记者朱振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