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北京图书大厦林林总总的各类销售专柜中,“2010—2012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专柜吸引了很多普通读者。“想买几本小说回去看,可书店里书太多了,看得人眼花缭乱。这些书都是被选出来的,从里面先挑两本,应该错不了。”一位六十多岁的大叔笑着对记者说。
“大众喜爱,这是活动立得住的基础”
每到岁末年初,很多媒体都会推出一份自己推荐的书单。已举办了三届的“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评选活动,最大的特色在于,对象是普通大众,采取的则是专业化和大众化相结合的独特评选机制。
“大众喜爱,这是活动立得住的基础。抓住了大众,就抓住了推荐的对象和品牌。今年更突出了这一点。”活动的策划者和负责人、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这样表示。
活动先由有读书类栏目的媒体推荐候选书目,在对入选图书的市场发行量进行搜集和考察后,分类交由专家评审,在此基础上产生100种图书的候选书目,最后启动网络投票,由大众读者从中自由评选他们喜爱的50种图书。
“这项活动既有专业机制的保障,又贴近大众和社会生活,是专业化和大众化结合的良好范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红文是本届活动“文化类”图书的专业评委之一,见证和参与了此次评选的全过程。他认为“活动体现了出版界的文化责任和社会责任,是和文化界、知识界互动的很好形式”。
“入选作品体现了时代的情感和脉搏”
和上届相比,活动今年的网络投票增加了130万人次,高达190万人次。“190万人次参与投票,说明书的基础好,抓住了大众的阅读需求。”吴尚之介绍说,此次评选出的50种图书,不仅能为普通读者带来阅读乐趣,同时还具有重要的阅读价值,包含丰富的知识文化含量,读后有启迪,有益处。
“除了使人爱看之外,图书还得有价值。入选图书关注人生,关注热点和未来,饱含对社会和人生的关爱,读后让人充满希望。”吴尚之将这50种书归纳为“四个贴近”:贴近大众,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市场。
“这项活动有‘拯救阅读’的作用。”在给予至高评价的同时,《长篇小说选刊》主编高叶梅还表示,就她所熟悉的文学领域来看,活动选出的15种文学类好书,不仅受到普通读者喜爱,还和文学界的评价基本吻合,具有一定水准。“入选的作品体现了时代的情感和脉搏,反映了中国人的普遍思考。这说明评选和社会现实不是游离的。比如周大新的《安魂》,不仅仅体现了父亲对孩子的怀念,更关注了被物质高速发展裹挟着向前走的人们的心灵。通过推荐这些优秀作品,将会实现正能量的有效传播。”
“充分发挥这50种好书的作用”
和往年一样,2012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书单仍然选择在春节前推出,成为出版界送给读者的新年佳礼。
吴尚之表示,近来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新气象,“少点烟酒味,多点书卷气”,读书也是继续推动建设社会良好风尚的一项很好的手段。“现在国内每年出版40万册左右的图书,书海茫茫,这项活动就是要为普通读者解决‘读什么’的问题。文化强国,从读书开始!”
评出书单只是第一步,吴尚之表示,今年将协调和组织有关机构,通过多种形式,充分发挥这50种好书的作用;未来还将继续思考和完善机制,努力把“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活动打造成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品牌。
本报记者 吴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