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22日 星期五

    热点研究

    第三次工业革命重新定义“新型工业化道路”

    贾根良 《 光明日报 》( 2013年02月22日   11 版)
    三次工业革命与六次技术革命浪潮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欧盟及美国重提“再工业化”,工业化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界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2011年,杰里米·里夫金出版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预言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和新能源相结合基础上的新经济即将到来,我们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开端。

        “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我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也是我国抓住第六次技术革命浪潮的“机会窗口”实施赶超战略的一次重大良机

     

        综合里夫金、麦基里、演化经济学家佩蕾丝的技术革命浪潮理论和经济史学家们的相关研究,笔者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可再生能源革命、制造业智能化革命、新材料、生物技术、生物电子和纳米科技革命为核心的,它给工业化带来的影响要比信息技术革命(或“信息化”)将更为深远,参看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是指以第六次技术革命浪潮为主体并融合信息技术革命(即第五次技术革命浪潮)重大成果的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我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也是我国抓住第六次技术革命浪潮的“机会窗口”实施对发达国家赶超战略的一次重大良机,在这一即将开启重大技术革命的关键时刻,我国有必要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和定义进行重新审视,以便为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应该通过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深入研究,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容进行重新定义

     

        “新型工业化”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而言的,是人们意识到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经验在指导当今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时难以为继而产生的意识觉醒。这一概念在我国最早提出是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但是,十年前提出“新型工业化”概念时,由于“可再生能源革命”、“制造业智能化革命”等重大技术经济范式还未显露其重要影响,其内涵也就不可能涵盖这些重大技术革命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广泛影响。因此,我们现在应该通过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深入研究,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容进行重新定义。笔者认为,这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可再生能源革命或绿色技术革命应该成为我国未来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性选择。

     

        党的十六大提出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借第五次技术革命浪潮的领军者——信息技术之力,来对我国传统的“三高一低”的工业化进行改造和升级,使之达到低污染、低消耗和高收益。然而,由于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对能源和资源问题的认识基本上仍局限于提高效率方面,而没有着重于新能源和新资源的创造方面,因此在过去的十年中,虽然我国工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单位GDP的能源消耗不断下降,但是能源消耗总量仍然不断上升,能源自给率大幅度下降,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特别是今年1月在我国中东部地区130万平方公里发生的长时期雾霾天气警告我国:可再生能源革命已刻不容缓!

     

        当前的可再生能源革命是一场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人类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革命。伴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持续推进和飞速发展,第六次技术革命浪潮的主要方向已逐渐清晰,即第六次技术革命浪潮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着力解决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技术革命。因此,为了抓住这种重大技术革命的机会窗口,我国未来的工业化道路有必要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提升到与信息技术的大力应用同等重要的高度,在未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可再生能源革命应该成为重中之重,从而走出一条“全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使得“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旧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得以被重新认识和全面提升。

     

        其次,高度重视“智能化”比“信息化”更丰富和更深刻的内涵。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和欧盟都纷纷提出“再工业化战略”,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其核心,这些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研发、投资、商业化、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和再就业等计划在内的政策,这对作为“世界工厂”的我国形成了严峻的挑战。以制造业智能化革命为例,虽然3D打印机对我国在国际分工中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的影响还不会很快到来,但近年来机器人在生产中的大幅度采用已经说明,我国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比较优势”将遭受大规模被废弃的危险。

     

        从工业化历史来看,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使用机械生产替代人的劳动,降低生产成本,第三次工业革命也不例外。但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前两次工业革命有一个重大差别,这就是前两次工业革命是用机器替代体力劳动,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则是用机器替代脑力劳动,并通过替代脑力劳动在更大程度上替代体力劳动。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信息技术革命主要表现为对知识工作领域中脑力劳动的替代,第三次工业革命将通过机器人在制造业、采矿、农业、流通、社会服务和家务劳动等所有体力劳动领域不断实现对“脑力劳动”的替代,把劳动者从这些体力劳动中大量解放出来。随着人工智能等科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整个国民经济系统都将实现智能化。因此,“智能化”要比“信息化”的概念更好地反映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特征。

     

        第三,把新材料和纳米科技革命等纳入到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视野之中,对解除我国工业化的资源限制具有重大意义。

     

        碳纤维、超导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等新材料的层出不穷是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一场革命,它不仅改变了旧的劳动对象,而且增加了新的劳动对象;纳米科技革命是20世纪80年代末诞生并正在崛起的新科技,它的基本涵义是通过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制造出新物质,并根据需要制造出任何新材料。新材料和纳米科技革命不仅将制造出新物质,而且也将会大幅度提高物质资源的利用效率。抓住这种物质革命,在使我国普通老百姓过上发达国家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将不会出现奥巴马所担心的“成为地球的灾难”。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质是要抓住新技术革命的历史机遇,实现对发达国家的技术经济追赶,乃至实现跳跃式发展。因此,“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中国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第三次工业革命”不仅将使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和定义发生重大改变,而且对我国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途径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应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