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06日 星期三

    温暖和谐回家路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06日 04版)
    朱丽红为特殊旅客服务。本报记者 曾毅摄
    2月5日,北京朝阳区,乘客坐上了回家的免费大巴。新华社发 王振摄
    图为:凌晨时分,哈大高铁线路工在线路上徒步巡查。 新华社记者 王凯摄
    天津站的志愿者为旅客提供“一站式”服务。本报记者 陈建强摄
    图为:陈小勇在为旅客倒水。本报记者 龙军摄
    宁波东站,爷儿俩开心的表情,好似爸爸在说:“儿子,我们回家喽!”。胡学军、胡宇飞摄/光明图片

    “轮椅姐”的“绿色通道”

     

        2月3日,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下午5点,长春城里满是匆匆回家的身影,可长春火车站重点旅客服务室职工朱丽红还不能下班。

     

        “儿子,妈妈还是要晚一点下班,家里有冻好的饺子,你和爸爸先吃。”朱丽红给孩子发了一条短信后,又忙着给屋里候车的旅客添了些热水。

     

        朱丽红平静地告诉记者,她早想到小年不能回家过节,前一天晚上就把饺子包好了。

     

        朱丽红工作的重点旅客服务室专职负责重点旅客进出站、上下车。工作中,重点旅客和亲友的每一声感谢都感动着朱丽红,也令她不断完善自己的服务:变等旅客上门要求服务,为主动在候车大厅寻找服务对象,加入长春站爱心班组,开通预约热线,发放重点旅客爱心服务联系卡,24小时接听预约电话。朱丽红也因此得到了一个亲切的称呼“轮椅姐”。

     

        “今晚,我要接站的旅客就是上午通过电话预约的,是一位脑血栓后遗症患者。”朱丽红一边介绍一边检查轮椅,“轮椅关系着旅客的安危,绝不能‘带病’出乘。”

     

        下午5点58分,Z161次列车驶进站台,等侯在旁的朱丽红麻利地跑到5号车厢,在13号下铺找到了预约旅客张胡宾。65岁的张大叔在老伴儿的陪同下,领着小外孙女来长春探亲。

     

        “麻烦前面的旅客朋友让一让,这儿有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朱丽红一手搀着张胡宾,一手拿着行李,还不时回头看看老夫人和孩子跟上了没有。

     

        出了车厢,朱丽红把张胡宾安顿在轮椅上。这一天的长春正值降温降雪,记者见朱丽红赤手推着轮椅,连忙把手套递给她。“不用,带着手套,把不稳。”朱丽红答道。

     

        看着紧握轮椅扶手的张胡宾,朱丽红打趣说:“不用紧张,我有‘驾照’,请您放心!”朱丽红的幽默一下子拉近了她与张家人的距离,老夫人开始和她唠起家常。

     

        在升降梯门口,朱丽红拭了拭额头上的汗珠,记者想搭手帮忙,又被她拦住了,“这点活,不用帮。车站没改造的时候,没有升降梯,要走坡路那才累呢!为了保证旅客的安全,走下坡时,就只能倒过来走。”朱丽红说。

     

        “大老远来一次,就在长春多呆几天吧!”朱丽红和老两口说着话,“等你们回北京时,提前给我打电话,我还送你们。”

     

        一次服务在重点旅客和家属的连连道谢中结束了,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里,穿着单制服的朱丽红出了一身汗。记者估算了一下,从站台到出站口,身高不到1米6、体重不过120斤、46岁的朱丽红,推着轮椅往返一次至少要走1公里。按照平均每天接送20位旅客来算,一年下来,相当于推着轮椅从长春到北京走了个来回。

     

        如今,在朱丽红的带动下,长春站已有百余名职工加入了爱心帮扶队伍,用辛勤的汗水为重点旅客开辟出一条安全、舒适的“绿色通道”。(本报记者 曾 毅 本报特约记者 任 爽)

     

    感谢的留言写到第四本 

     

        2月5日上午,在长沙火车站重点旅客候车室,一位孕妇来到“雷锋服务车”前,要求倒杯水。

     

        “请问是要喝白开水吗?”客运领班陈小勇热情地和旅客打招呼。根据旅客的需求,她特意准备了白开水和绿茶两种饮品。

     

        一对带着小孩的夫妻有些愁眉不展。细心的陈小勇了解到这一家三口有急事要赶到北京,却只买到了无座票。

     

        陈小勇主动给小孩递上糖果,热情地说:“客流太大,铁路运力紧张请您谅解。送您一张‘小勇板凳’,希望能为您的旅途解乏。”

     

        “太感谢啦!没想到长沙站服务这么周到。”夫妻俩连连道谢。

     

        12时许,旅客越来越多。重点旅客候车室一角的儿童天地里,来了20几个孩子。有的滑滑梯,有的爬滚筒,有的坐电动摇摇车,喧闹声此起彼伏。

     

        “小朋友,快过年了,阿姨发糖糖啦!”听到陈小勇的召唤,玩耍的孩子们迅速围了过来。

     

        “谢谢阿姨!”孩子们喜笑颜开。候车室其乐融融,溢满了过节的气氛。

     

        13时25分,一对夫妻搀扶着走进候车室,找陈小勇求助。

     

        来自望城的旅客王先生患严重眼疾,行动不便,与医生约好去深圳就医,夫妻俩却只买到了两张座票。

     

        陈小勇看了残疾证后,热心地说:“别担心,我等会找车长联系,送你们上车。”

     

        陈小勇搀扶着王建强,送上站台。她将重点旅客记录单交给车长,请求照顾,直至把夫妻俩送上车厢安顿好。

     

        王建强握着陈小勇的手感激地说:“我是第一次出远门,没想到一出门就碰到了好心人。”

     

        对于陈小勇来说,参加客运工作13年来,她从未尝过春节和家人团圆的滋味。每年春运,她都是在岗位上和旅客一起度过的。陈小勇在实践中自创了“小勇板凳”、“便民推车”等系列服务品牌。推车内装有开水壶、针线包、小板凳等物品。快过年了,陈小勇特意到超市购买了糖果、花生等零食,装在果盘里,准备送给旅客。

     

        15时许,陈小勇刚把一位坐轮椅的重点旅客送上站台,感到胃一阵阵发痛,她这才想起还没有吃中饭。回到休息室,陈小勇匆匆扒拉了两口早已凉了的盒饭。她告诉记者,昨天23点才回家,今天从早上7点上岗一直工作到现在。

     

        2010年以来,重点旅客候车室里,旅客的感谢留言写到了第四本。陈小勇说:“我喜爱客运工作,帮助了旅客我觉得自己很快乐!能在岗位上和旅客一起过节,就很幸福。”

     

        小憩一会,陈小勇面带微笑,推着“雷锋服务车”又来到了旅客中。(本报记者 龙 军 本报通讯员 龚 晟)

     

    爱心大巴接农民工回家 

     

        2月2日上午,赴浙江玉环接农民工回家过年的10辆爱心大巴车,缓缓驶进屈原故里秭归,370位外出务工人员顺利返乡。爱心大巴穿越湖北、江西、浙江三省,行驶2600多公里,途中遇到大雾、大雨、封路、堵车等意外情况,20位司机克服重重困难,将这些农民工准时安全接回家。

     

        春节临近,当很多农民工在为一张车票犯愁时,湖北秭归“接农民工回家过年”的爱心车队,成为春运大潮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为370名秭归籍外出务工人员铺就了一条温暖回家路。

     

        回家前,在玉环打工的秭归籍务工人员王祖文特意到理发店剪了头发,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回老家过年。王祖文说:“到玉环工作几年,由于春节车票难买,已经3年没回家了。”他还特意叮嘱妻子上街买了些特产带给家人。爱心车队旁,到处都是送别亲友的感人场景,驻守玉环县的边防官兵也来到现场,帮助返乡农民工搬行李。

     

        抵达秭归后,秭归县总工会举办了“欢迎回家过年、鼓励返乡创业”现场会,特地为返乡农民工准备了包子、馒头、鸡蛋等营养食品,还为每个人发放一份春节大礼包,里面有一个水杯,一副春联,以及秭归县内企业用工优惠政策和招工信息。“家乡做的这些事情,让我们感到很贴心、很温暖。”40多岁的徐玉红边吃边感叹。

     

        中午时分,鲁金龙和向芳夫妇回到家中,8岁半的女儿鲁一茗飞奔下楼,迎接一年未见的父母。看到女儿扑过来的那一瞬间,夫妇俩路途的疲劳顿时化作了幸福。鲁金龙一把将女儿抱起,女儿在他脸上连亲几下。向芳则一头扎进厨房,帮婆婆做起了团圆饭。

     

        鲁金龙夫妇在浙江玉环打工已有9年,每年春节才能回家。“虽说每个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但常年在外没办法照顾老人和孩子。”提起这事,夫妇俩觉得非常愧疚。鲁金龙说,他和妻子会好好考虑一下,决定来年是否回家乡发展。

     

        秭归县委常委、县总工会主席黄海深情地说:“我们会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优惠的政策,希望大家留下来创业就业,不用再背井离乡。”(本报记者 夏 静 本报通讯员 陈 芳)

     

    都是小事儿,但真的暖心

     

        说起回家过年的事,预约了天津站“一站式”服务的于先生连声道:“嫽(好)得很”。

     

        每年这个时候,于先生携家带口回陕西总是犯愁:“人多,行李多,路也不熟……再带着行动不便的家属乘地铁、倒火车,太不方便了。”

     

        今年春运,天津地铁与天津火车站联手打造的“一站式”服务岗正式亮相,专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乘客提供体贴入微的保姆式服务。“‘一站式’服务把铁路和地铁对接,旅客检票进站顺当多了!”于先生夸赞道。

     

        近日,记者来到地铁天津站2号线客服中心旁,“一站式”服务标志格外醒目,服务岗值班员吕欢正在解答乘客的疑问:“您乘坐3号线到营口道站换乘1号线,往刘园方向……”原来这位吕大娘从北京探亲回来,准备乘地铁返家,却不知如何换乘,正在彷徨之际,青春靓丽的志愿者走到大娘的面前,引导她来到服务岗。

     

        “大娘别着急,我带您去!”吕欢一手接过行李,一手轻轻扶着吕大娘,边走边安慰着老人:“您放心,我亲自送您上车,不会走错的……”

     

        “一站式”服务岗还推出了一项“延伸服务”——专为行动不便的乘客开通了预约进站服务热线。仅3天,预约“一站式”服务的旅客就超过了200人。记者也试着拨打了天津站预约热线,两声铃响后电话就已接通。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只要约定好时间、地点,就会有志愿者前去迎接,“如果有需要,我们还可以提供轮椅。”

     

        为了让求助的乘客得到最准确的路线信息,“一站式”服务岗还推出了“限时指路”服务,让旅客走最近的路线,用最快的时间到达目的地。“我们准备了印有2、3、9号线换乘的便笺,向乘客免费发放。在客服中心,还提供公交换乘信息表、列车时刻表,方便乘客查阅。”地铁天津站站区中心站长王连霞介绍,近一段时间,每天都有百余名乘客领取便笺,或咨询公交换乘、火车时刻等信息。地铁站的扶梯口等处还设立了提示牌,引导携带大件物品的乘客搭乘垂直电梯,减轻负担。

     

        “请等一下,可能有人需要服务。”采访过程中,一位志愿者突然停止了介绍,向站台上一位等车的旅客疾步走了过去。原来,正在站台候车的张女士刚生完孩子,神情倦怠。细心的志愿者观察到这个情况,马上伸出了热情的双手。“她主动询问我是否需要帮助,让我心里顿时感觉热乎乎的!”张女士对记者说。

     

        “候车时,有人提示怎么换乘;旅途中,服务人员倒给俺一杯茶……尽管都是小事儿,但真的很暖心。”河南小伙儿韩先生说。(本报记者 陈建强 光明网记者 朱 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