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01日 星期五

    春运背后的电力人

    ——焦枝铁路济源段供电线巡视记

    作者: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01日 04版)
    没有路,只能手脚并用,宋顺利拉着赵栋军向上攀登,背后是繁忙的春运列车。吴小京摄/光明图片

        在河南济源,有一条承担着春运任务的铁路——焦枝铁路线,电力机车每天运送10万人次。能否正常供电,是春运重中之重。

        “今天,我们主要对110千伏Ⅰ裴石线进行巡视,该线路是铁路专用线之一……”宋顺利对记者说。1月30日,记者跟随着河南济源供电公司输电线路巡视班两名巡视人员,体验了一次他们为春运“护电”的路程。

        40岁的宋顺利是这次巡线的“队长”,巡线14年。30岁的赵栋军是退伍兵,结实的身板、犀利的眼神,不退军人本色,巡线7年。

        早上8点,我们一同坐车沿着玉川2号线来到了孔山脚下。在车上,宋顺利告诉记者,铁路专用线共有四条,分别是110千伏Ⅰ、Ⅱ苗留线、110千伏Ⅰ裴石线和110千伏裴玉线。

        一路颠簸,8点45分,我们到达目的地。还好,往山上有一小段路能行车,可能是以前采石留下的极窄的土路,中间两道深深的车辙,好像大山脊梁上印下去的岁月印记。几百米后,车子再也走不动了。

        下车,一眼望去,孔山上柏树林立、野草疯长,隐约可见一座座电力铁塔耸立山顶。

        “巡线时往往要在草丛、悬崖绝壁间钻来钻去,有时还要翻山、趟河。你穿的不行。”看见记者穿着羽绒服就要体验巡线,宋顺利笑呵呵地说记者是个“外行”。

        两位巡线工开始“武装”起自己:换上工装,穿上绝缘鞋,戴上安全帽,挎上望远镜,接着开始商讨巡视的线路。

        宋顺利告诉记者:“这条线路,俩人每月至少得巡两次,看看电线、铁塔有无损坏,有无险情。小的问题自己上塔解决,大的问题要上报处理。遇到雨、雪、风等灾情,必须特巡一次。现在是春运的特殊时期,四条铁路专用线,我们每天都要巡视一次,不敢有一丝马虎,春运是大事。”

        一开始在山坡上的草丛中行走,记者有些兴奋,不时俯瞰山下的村舍田野,随手摘几棵野枣,别有一番滋味。越往山上走,坡度越陡。荒草能淹没半个人身,里面夹杂着碎石块和枯枝藤梗。有时,带刺的枝条突然横生过来,手和脸颊被划得生疼;有时眼看着草丛里面有碎石模样的东西,一脚踩上去,却似踩在豆子上一般滑个趔趄。这里根本没有路,周围的老乡谁都不会到铁塔耸立的山顶来。

        “在这草丛里滑倒不算啥,有时走在刚收割完的玉米茬地里时,因为眼睛要紧盯着头上的线路,像锥子一样锋利的玉米茬,时常会把鞋底刺穿。”宋顺利轻松地述说着自己以往的经历。

        终于走到了巡线的第一站——Ⅰ裴石线24号铁塔,宋顺利从挎包里取出望远镜对杆塔、线路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小赵随即拿出随身带的记录本和笔,详细地记录下每一个细节。

        此时,记者已经喘起了粗气,腿有点不听使唤。汗水浸湿的衣服很快变得冰凉。但宋顺利和赵栋军却看不出累。他们说,这山走得太多了,练就了好身体。

        有着十多年一线工作经验的宋顺利边观察边跟笔者讲:“别看杆塔就在面前的山上,可是要走的路却很长。走山路有时候不能直上直下,速度要尽量保持匀速,这样就不会很耗体力。”

        两人开始仔细查看铁塔并记录:钢板完好、绝缘子良好、防振锤没有损坏,磁瓶没有破损,避雷线接地完好……

        13点10分,记者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了,宋顺利招呼我们休息,“我这里有面包、方便面,你先吃点。”山顶上,铁塔下,就是巡线工的餐桌。简单吃完饭,便向下一个铁塔进发。

        途中,每走一段“路”,两人就要停住脚步,通过望远镜,观察高压电塔及输电线路,确认电塔的零部件是否完好,以及有无鸟窝等干扰物,并认真做记录。

        “这里‘鸟事’频发,所以鸟窝在检修电路时就被‘强拆’了。”赵栋军话不多,透着幽默,也饱含着对线路的热爱。

        当记者问及巡线过程中所遇到的危险时,宋顺利说,酷热、疲劳、难行,对他们来说,并不特别可怕。山上的毒蛇、毒蜂,还有附近村民安装的打野兔的夹子,才更加让他们警惕。去年夏天,一条长约2米的蛇直挺挺地横在23号铁塔的两条导线之间,导致线路跳闸,他们曾半夜三更来排查。

        22号铁塔与21号铁塔之间是一个大山沟。记者探头一看,发现山沟两边尽是杂草灌木和碎石,而且山坡陡峭。

        “绕路走,还是这样顺沟走下去?”记者试探着问。

        “一个山头一个铁塔,这样架线的时候可以尽量避开两塔之间的障碍物,但是巡线的时候,必须得跟着线走。除非是遇到悬崖绝壁。”宋顺利一边解释,一边大手一挥要记者跟着自己往下走。

        我们手脚并用,揪着杂草连走带爬往山沟行进。头顶,担心乱石滚下来;脚下,碎石块一个劲儿地往鞋子里面钻,硌得脚板火烧火燎的。他俩却是一副“司空见惯”的样子,埋着头走得稳健。

        终于,我们来到了孔山最高处的一个铁塔。“这里是个‘风水宝地’,能见度好的时候,济源市区全景一览无余。”宋顺利说他们对这个铁塔有感情,“我们就是在这儿目睹济源城一天天长大的。”话语里满是自豪。

        傍晚,斜阳涂抹在乱石堆和荒草丛上,伴随着春运火车飞驰而过,他俩感慨,每次走完漫长的山路,就喜欢站在山顶看看山下。有时要巡到晚上,看到山下满城灯火,尤其看到火车平安而过,心里有激动,更有充实。

        18点20分,天色渐渐暗淡下来,从河南洛阳开往山西嘉峰的6919次旅客列车顺利通过。又是安全供电的一天。宋顺利、赵栋军走完了当天的巡线路程。树木荆棘中,两道身影又“湮没”在了回家的路上……(本报记者 吴小京 本报通讯员 杨战营 李建国)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