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不少环境方面的论著,几乎所有的作者都认为,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而全球变暖将使千万年里形成的地球两极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进而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曾经在前年发生激烈争论的全球气候大会让人们确信,当代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与人类的活动有关。
但是,荷兰学者萨洛蒙·克罗宁博格所著的《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一书中的观点,似乎可以让人稍稍放松一下在气候变暖问题上的紧张感。克罗宁博格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所有当下发生的一切,从地球的立场出发,是“正常运作”,最近的气候变暖也是如此。
作者认为,大自然变化的长周期类似于四季交替,只不过是它的时间尺度更长。根据克罗宁博格的描述,大自然的“春天”是在一万年以前开始的,那时,天气已开始转暖,曾经覆盖了当今人类广泛活动区域(比如像北欧地区)的冰层逐渐在阳光下融化,海平面上升。而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则开始从渔猎转向定居农业。总之,植物、动物和人类都受到日益变暖的气候的影响。到现在,人类已经处在“盛夏时节”。不过,我们虽然生活在“夏季”,却没有意识到这本来就应该是一个气温升高的季节。于是,我们担心于气温上升1度或2度可能会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我们当今面临着的各种自然灾害的确是更多、更剧烈,人类遭受了更多、也更大的不幸,但依据克罗宁博格的说法,那是因为“我们在火山口、地层断裂活跃地区、海岸下沉区以及有可能遭受洪水袭击的河谷低地安家落户”。但是,“夏季”终将过去,这也是自然规律,只不过是要再等一万年,“秋季”才会来临,那时,冰层重新覆盖大地,海平面下降,自然景观将重回“春季”到来之前的样子,而今天的人们因为气温上升而引发的激情也将随之结束。
克罗宁博格面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之所以显得如此的淡定,在于他在看待这一问题时使用了与众不同的时间尺度。
通常,人们只考虑几十年或几代人的事情,能顾及2100年可能出现的状况就已经是很长的时间尺度了。考虑几代人以后的未来,这就是“人类的尺度”。我们是生活在从大自然那里借来的时间里,并且一直在用我们人类的尺度去衡量大自然,在人类的尺度框架内去思考问题,而不是用大自然自己的尺度衡量大自然。结果,每个人都为现在的气候最大值激动不已。其实,这在克罗宁博格看来只不过是大自然长周期循环中出现的“一丝波纹而已”。
如果我们超越现阶段人类思考问题的尺度,观察一个漫长的周期,那么,情形也许就不会那么令人沮丧了。那就是一万年,也就是四百代人的时间尺度。为什么要一万年的时间尺度?因为人类现在所处的全新世开始于一万年以前,那是大自然长周期中的“春天”的开始;地质学的知识告诉我们,类似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温暖期一般不会超过一万年;人们还认为一万年前左右爆发的火山都处在活动期;还有,在美国,核废料都必须埋在地下,一万年不许接触,等等,还有许多以万年为时间尺度的事情发生或存在着。而且,在这一万年内,还存在着一些可能以千年出现一次的周期发生的事情。因此,这万年的时间尺度,是地质学送给我们的最大礼物。
与地质学应用的时间尺度相比,人类的尺度就不那么适用了。地球的年龄将近46亿年,而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70岁左右,按照这个比例,一个人的寿命在爱尔兰大主教厄舍尔的时间刻度表上不会超过一小时。可见,与自然的历史相比,人的生命实在短暂,在人类尺度内,我们难以经历我们从地质史上了解到的最大的自然灾害。当然,未来的人们有可能碰上这样的灾害。总之,克罗宁博格认为,“人们在一生中或是在已经被记录下来的所有人类历史的时间中所看到的或是所经历的东西,不足以去理解自然进程”。这也难怪他要嘲讽因为气候变暖、海平面会上升而变得“如此激动”的人们,“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地围着小周期内出现的现象团团转?”
他镇定自若的表现还缘于他对地质史上的地震、火山爆发、海平面波动等自然进程做过的一些研究,其中关于里海海平面在较长时期内发生较大幅度升降的历史信息,有力地支撑着他关于现今及未来海平面可能上升的态度。在20世纪,里海的海平面发生过三次突发性的升降,波动幅度为三米,人们深受惊吓。但当时间尺度放宽到三千年,他发现,里海水位的振幅高达25米。如果时间尺度进一步放宽,考察一万年直至十万年前的情况,那时的里海水位比现在竟高出75米,整个里海北部平原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海水淹没。所以,里海海平面在一个世纪里所发生的变化,放在万年尺度上来看,只不过是一束小小的浪花而已,完全是微不足道的。
《人类尺度》挑战了较长时间以来人们拥有的有关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暖关系的“常识”,书中的论述充满了智慧,为气候变暖所作的辩护也是十分巧妙。这本书的观点也有助于提高人类面对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挑战的勇气,正像作者所说的那样:穿着熊皮、拿着石斧的石器时代的人类尚且知道如何在冰期生存下来,我们难道无法运用现代高科技去解决海平面上升一米带来的后果吗?
当然,话还得说回来,上述观点和解释只是克罗宁博格的一家之言,它为我们思考气候变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这是本书的价值所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即使人类的活动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作用微不足道,我们也不能从此以后就不加节制地去排放温室气体,大量地消耗资源和排放二氧化碳已经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生态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所以,克罗宁博格也表示,“我们应该节约能源”以保护有限的资源。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