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五大宫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连云港有关方面组建了保护传承工作班子,建立了保护工作机制,扎实有效地开展传承和保护工作。在海州五大宫调的传承与保护中,连云港以项目的整体保护为前提,创新保护机制,开展项目传承和保护工作。经过几年的摸索,构筑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由“一团、九堂、多点”相结合的传承体系。
专业剧团的传承是海州五大宫调传承与保护的重要一环。连云港市淮海剧团作为市级传承单位,先后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团、国家非遗保护中心和江苏省的领导和专家演出多场,均受到高度的赞扬。连云港市女子民族乐团邀请著名音乐家张晓峰先生指导排练海州五大宫调有关曲目,并到江浙一带巡回演出,宣传以五大宫调为特色的连云港地域文化,受到了各地观众的好评。
九堂是指目前小曲堂已从最初的两个由赵绍康、刘长兰两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牵头的民间小曲堂,发展为如今较具规模的九个,社会团体的传承队伍也有了明显的壮大。而多点是指大、中小学校层面传承。近几年,教学生唱五大宫调已成为连云港市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海州区所属的22所中小学校3万余人,自2010年开始传唱五大宫调。连云港师专音乐系、新浦中学、新海小学将海州五大宫调作为校本课程引入课堂,目前已有近千名学生学唱。师专还成立了海州五大宫调艺术团,并将五大宫调列入乡土教材,并多次举办专场演唱会。目前,连云港市艺术研究所主持探索的“一团、九堂、多点”立体式、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承体系的成功运行,使“海州五大宫调”的传承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
连云港还在原有的传承和保护体系上,提出了数字化生态博物馆的构想。为此,集中了演员和伴奏及爱好者约百人,拍摄了数个月,收集了近十万字的文字资料、数十小时的影音资料和数百张照片资料。与此同时,连云港还把海州五大宫调数字化生态博物馆各展示点和传承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市博物馆、市民俗馆、市淮海剧团、社区等单位密切合作,给予了大力支持,解决了部分数字化生态博物馆展示点的场地及设施。有关方面还为部分展示点配制了五大宫调图板,连接了网线,配置了电脑、音响等设施,已形成了社区、学校、公益性事业单位、专业团体、高校等各方共建五大宫调传承体系的框架。
同时,连云港加强了对传承人的保护和管理,创造良好的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履行传承责任。首先,尽心为传承人解决传承过程中实际的问题。传承人刘长兰无生活来源,传承人的补助资金让她的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使得她能安心从事传承工作。还积极联系社区等单位,协调小曲堂的活动,为小曲堂解决传承场地的问题,陇东社区、新中社区先后腾出专门场地作为五大宫调的活动场所,让社区玩友有了活动空间。
其次,添置良好的演出设施设备。为传习所添置了音像设备,购买了演出服装,改造内部环境,使传承人有更好的活动空间及设施。近几年,还陆续为几个小曲堂添置电脑、音响、板凳、谱架、二胡弦等,还赠送了五大宫调乐谱和书籍。同时,加强对传承人的管理。连云港市还与省级以上传承人签订传承约定书,要求传承人自觉承担传承海州五大宫调的重任,每年新收徒弟一人。2011年,海州五大宫调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长兰正式收刘南林为徒。
同时,连云港充分利用各种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海州五大宫调的宣传,增进全社会对传承人生活状况和技艺的了解,营造尊重、爱护和支持传承人的良好氛围。江苏卫视、上海东方卫视等多次播出五大宫调传承人的传承活动。
近年来,海州五大宫调参加了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级比赛和活动,扩大了海州五大宫调在包括连云港在内的众多城市的知名度,吸引了社会各界相当多的关注,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还组织赵绍康、刘长兰等十余名五大宫调知名玩友参加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绝技展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和官员2006年底到连云港市考察时,观看了市淮海剧团、海州五大宫调玩友和连云港师专三附小学生们演唱的海州五大宫调,对其给予了一致好评。2007年底,市淮海剧团演员陈立才演唱的《天台有路》参加文化部在西安举办的全国原生民歌大赛,荣获铜奖。这也是连云港市专业剧团演员首次在国家级艺术赛事中获奖。海州五大宫调还应邀参加上海东方卫视“非常有戏”栏目的拍摄并播出。2009年,连云港市传承人陈立才、汪敏演唱的海州五大宫调中的“软平”和“南调”,应邀参加了北京首届传统音乐节展演,受到了众多专家关注。2006年起,每年的“文化遗产日”都有市淮海剧团的演员、传承基地的学生等表演五大宫调的经典曲目,海州五大宫调越来越深受群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