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3年01月04日 星期五

    担架上的“最后一课”

    《 光明日报 》( 2013年01月04日   03 版)

        2012年12月28日,西北师范大学新校区阶梯教室,生命科学学院教师马正学在担架上坐了3个多小时,完成了他动物学专业教学班的最后一节专业课。

        让人流泪的“最后一课”

        11月26日晚上11点,马正学回家的路上,自行车在结冰的路面上滑倒,导致其股骨头骨折、肋骨骨折。

        住院后,医生嘱咐马正学,必须在床上休养三个月才可以行走。马正学只好把自己的研究生叫来,请他代了10节课。

        眼看着就到期末考试了,马正学怕耽误学生复习,心里非常着急。12月28日,他请学生从校医院借来担架,对妻子谎称去医院“复查”,其实是坐着担架去给学生上课。“本来想晚上去的,路上人会少一些,但医院说必须在晚上6点半前归还担架,所以只能下午去了。”

        “原计划只上1个多小时,后来却持续3个小时,我一直担心马老师超负荷了,他腿里有钢板,久坐对他不好。”学生赵东光说。

        当马正学被几个男生用担架抬进来时,教室里的同学们都惊呆了,大家自发地站了起来,尽管马正学一直说着“大家坐下吧,坐下吧”,可是同学们还是等到马老师完全坐定后才坐下来。1个多小时过后,其他班级的学生也闻讯而来,共同见证马正学教授的最后一节动物学课程。

        那堂课结束后,有学生发短信告诉马正学:“看到马老师腿伸直在担架上一动不动地坐了3个多小时,很想流泪。”

        “自己的科研没有教学精彩”

        马正学说,在教师中有这样一个流行的说法,尽快做出科研成果,尽快晋升职称。在以科研成果为主来评定职称的背景下,马正学有点特殊。直到2008年6月,他才被评为教授。他坦言,自己的科研没有教学精彩,但并不为此感到遗憾。

        马正学曾师从西北师范大学孔宪武、李家坤以及北京大学陈阅增等治学严谨的老教授,他们中,有的在退休前不久才评上职称,有的80多岁高龄还在实验室带学生,然而他们个个都是在教书育人方面受人尊敬的好老师,马正学深受他们的影响。

        马正学不仅是生命科学学院教师队伍中年龄最大的老师,还是学校教学督导组组长。“课不是随便就能讲的,不能误人子弟。”

        “我认为这种理念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大学是培养人的地方,不是科研机关,科研要为教学服务。我们强调老师的科研水平,但更关注他的教学,抓教学,大学责无旁贷。”西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李迎新说。

        35年的教学生涯让马正学桃李满天下。很多学生也已成为当地的教学骨干。这几天,他的电话响个不停,学生们都从微博上看到了他生病的消息,纷纷打电话来问候。

        在新疆库车四中工作的娜菲莎责怪老师不告诉他们受伤的消息。“马老师就像父亲一样,知道老师受伤,心里非常难受。”在电话里,娜菲莎说着说着便哽咽了。

        在妻子的眼中,马正学“老老实实,总不把自己当回事”,“经常出差,周末一有时间就出去采样”。因为和学生走得太近,好几次,妻子和女儿都开玩笑说让马正学和学生搬到一起去住。

        “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教书是一方面,教给他们知识,育人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不断地言传身教。”马正学说。

        今年7月5日,马正学60周岁生日的那天,他35年的教学生涯也将画上一个句号。

        (本报记者 宋喜群 本报通讯员 宋 青)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