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位“中国好人”。这是截至2012年11月安徽合肥“中国好人”的数量,这让合肥成为全国“中国好人”数量最多的省会城市。
“好人”为什么这么多?这与“好人”所在城市的人文环境直接相关,与这座城市培育的诚信文化沃土密不可分。
“诚信既是经济资源的概念,也属于道德的范畴;既是政府的基本遵循,也是全社会的行为准则。”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说。
合肥市近年来坚持从党委、政府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以实际行动倡导“诚信”的价值取向,以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带动全社会的信用建设,不断提升道德诚信的正能量,大力培育和弘扬诚信文化。
“政府树立信用,就是要看得见、摸得着。我们恪守‘三项承诺’,即:‘大建设不挤占民生工程一分钱’;‘政府性投资的建设项目,不差工人一分钱’;‘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不得在银行发生一起逾期贷款’。我们在招商引资中以诚相待,说到做到,对承诺的事项从不失信。我们坚持对老百姓公开承诺,以实际行动、更多实惠取信于民。”吴存荣自豪地说。
在中国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合肥无疑是一个范本,一个缩影。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繁荣、积累经济资本,也离不开道德文明建设、积累道德资本。具有道德文明的城市,才是人们宜居的城市。”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淑芹说。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这是当下中国城市发展的目标,更是一个过程。其中,如何推动诚信文化的建设,发挥道德建设的正能量,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探索。
城市发展离不开道德建设
高楼林立,交通发达,生活便捷,是一座城市硬实力的体现。那么,什么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呢?
“城市发展离不开道德文明,在一定意义上,道德文明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王淑芹说。
王淑芹坦言,目前,在城市的道德文明建设中,诚信的严重缺失是我国道德领域需要治理的突出问题之一。“所以,城市发展的道德文明建设,离不开诚信文化的创设。”
“对今天的中国来说,城市化不应是一个消极的文明化过程,而应当是农村、农业摆脱落后的经济方式,迎接现代先进生活方式的一个积极的解放过程。”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教授万俊人表示。“现代城市是流动的,开放的,人与人相处,最重要的就是诚信。”
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研究员王幸生同样认为,城市的发展,尤其离不开文化的力量、道德的力量。无论是从行政角度、市场角度还是从社会角度来看,诚信对每个城市都不可或缺。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诚信就是吸引力,是凝聚力,是竞争力,是软实力,是老百姓幸福指数的增长。
“我注意到不少城市在概括和提炼城市精神中,都把‘诚信’作为重要的一条,这是很有见地的。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诚信文化不可缺位,还必须将其提到一个重要的战略位置。”王幸生说。
培育诚信文化从你我做起
古人云:“言必诚信,行必忠正。”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最好的切入点就是培育诚信文化。”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安徽省社科院院长、教授陆勤毅说。
他指出,培育诚信文化需要从两方面努力:正面宣扬讲诚信的好人好事,让诚信之人得到社会肯定;惩罚违背诚信的人和事,使背信弃义之人付出代价。“久而久之,讲诚信就会蔚然成风。”
王幸生也认为,公民诚信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诚信观念的形成也不是天生或自然形成的。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道德观念,诚信是需要教育并离不开教育的。
“诚信教育不单单是知识上的单向灌输,而是潜移默化的道德形成过程,这些教育也都应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没有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环境,任何教育都显得苍白无力。这就要求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风气,提倡诚信为本。”王幸生说。
“事实证明,诚信建设离不开先进典型引领。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最易感动身边人。”吴存荣认为,诚信不仅是和谐的“润滑剂”,而且是和谐的“奠基石”。
吴存荣介绍说,这些年来,合肥大力颂扬群众认可的“最美人物”,大力褒奖群众身边的“平民英雄”,大力宣扬基层的“凡人善举”,引导人们见贤思齐,诚实做人、以诚立信,产生了好人如潮的“合肥现象”,涌现出一大批“最美”人物。
人们清楚地记得,当做好事受误解的事例接连出现时,合肥一个“以德报德”的故事温暖了国人:安徽肥东县农民刘士圣热心搭载一位老人,却不幸发生车祸,老人罹难。刘士圣数次为老人的家人送去医药费、赔偿金,却一次次被老人的儿媳李孝香拒绝。李孝香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不能让好人做了好事,却得不到好报。”合肥市党委、政府、宣传部门非常重视向善的力量,大力传播了这一故事,顺应了民意。
王幸生认为,在诚信文化的建设中,尤其需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政府机关和职能部门的表率作用。“各级领导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都应当自觉承担起自已的责任,讲真话,做实事,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提高政府公信度和个人公信力,努力在推进城市的诚信文化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
诚信文化还需制度护航
“诚信固然离不开教育和养成,但再好的自觉性也要有制度作保证。”吴存荣说。
王幸生指出,健全的法律体系,是正常的信用关系得以维系的前提。当前城市经济社会生活中的诚信缺失与诚信危机,与制度不完善、法律不健全有着密切的关系。“要通过强有力的制度建设、法制建设,在城市发展中形成‘诚信受益、失信招损’的健康局面。”
吴存荣介绍说,这些年,合肥坚决破除各种“潜规则”,无论是“大拆违”、还是“大建设”,无论是改革城市建设管理体制,还是改革拆迁管理办法,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机制创新,坚持制度执行没有例外。
实际上,意识到高尚的价值观还要靠严格细致的制度来保障的,不止合肥这一座城市。在“最美司机”吴斌的家乡杭州,行人在无红绿灯的路段过斑马线,所有公交车都会停车避让。这令国内外游客印象深刻的一幕,背后是执法必严的奖惩制度。
每一个有血有肉的“最美”新风尚的出现,都有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制度在起“筋骨”支撑作用,让“最美”从每一个人心底被激发,最终成为城市的精神。
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国家试验区和进行了10年城乡一体化探索的成都市,在大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把目光瞄准了道德领域,向培育诚信文化发力。
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说:“成都的一个重要做法,就是积极探索建立道德与利益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制度体系,树立崇德向善的利益导向。”
2012年6月,成都市印发“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工作方案”,对健全社会诚信法规体系、完善信用信息系统平台、建立信用联合奖惩机制等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打造食品等重点行业的服务诚信、质量诚信、价格诚信,不断推动社会道德水平的整体提升。
更多的城市还在积极地探索,但让诚信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道德力量,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可以预见的是,更多优美宜居、诚信和谐的中国城市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本报记者 殷泓 王逸吟 李陈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