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22日 星期六

    文化强市百城行77

    包头:草原钢城生长文化柔性

    《 光明日报 》( 2012年12月22日   04 版)
    城中草原
    文化地标

    鹿城标志

        ■包头市市长孙炜东: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传承具有时代特征的区域文化,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

     

        主持人语

     

        包头是随着新中国“一五”计划的实施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城市,包钢等企业的投产,结束了内蒙古“手无寸铁”的历史。现今的包头,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铝业、装备制造业和全国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被誉为“草原钢城”、“稀土之都”。在外界看来,工业城市往往给人“坚硬”的感觉,但在包头,决策者自觉通过文化建设,“让钢铁也温柔”。

     

        ——栏目主持人 杨亮

     

        文化资源“活起来”

     

        包头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早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包头市郊留下了阿善沟门、转龙藏、阿都赖、黑麻板等众多古代遗址。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在此设九原邑;蒙古疆域的草原文明和黄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在这里汇合交融;赵、秦长城,阿善沟遗址,藏传佛教圣地五当召、美岱召见证了包头深厚历史的鼎盛与繁华。草原文化、农耕文明、西口文化、现代工业文明等多元并存,交相辉映,形成了丰富而又独特的文化内涵。

     

        包头对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细致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包头九原区,是秦直道的起点和昭君出塞的重要驿站,他们对汉、元时期的麻池古镇和燕家梁遗址进行了保护性挖掘,正在规划建设遗址公园。包头东河区是老城区,是“走西口”的重要目的地。投资3亿元仿建了古色古香的乔家金街,将晋商文化、宗教文化、旅游文化融为一体。土默特右旗美岱召,是蒙古阿拉坦汗授封藏传佛教“达赖”称号的主要寺庙,历史地位显赫。旗里规划6000亩土地,总投资十几亿元,建设由美岱召宗教文化旅游区、九峰山原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萨拉齐老城文化产业区等5个区域构成的敕勒川文化产业园。青山区是工业区,虽然没有历史文化遗迹,但他们新建了“兵器公园”,拍摄了反映“中国保尔”的电影《吴运铎》,弘扬产业工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电影最近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包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红梅介绍,包头的文化建设,一直遵循这样一个定位:体现风情浓郁的草原文化、相互包容的移民文化、时代特色的工业文明等多种文化有机结合的特色,努力把包头建设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群众受益、辐射力强、影响面广、知名度高的文化大市。

     

        城乡溢满“文化味”

     

        一走进昆区文化馆,欢快的音乐就传了过来。从包钢医院退休12年的韩丽阿姨告诉记者,每天她都要按时按点来这儿“上班”。“唱唱歌跳跳舞就没烦恼啦,生活也充实啦,这里设施齐备,暖和,用场地、喝水都免费。”

     

        馆长赵波介绍说,今年各级财政给馆里免费开放的补贴达到20万元,每个馆员要辅导一个社区。

     

        在鞍山街道文化站,站长师玉如是昆区诸多基层的文化工作者之一,现在正忙着安排明年“鹿城元宵节”街头文艺调演的节目。她说,“我要带领社区居民去参加100人的腰鼓表演、80人的威风锣鼓和30人的健身舞表演。多年的工作让我们体会到,只有文化繁荣了,居民的文明程度才能提高。”

     

        如今,包头市300多个社区的文化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公园里、广场上随处可见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城市里热闹,农村也不示弱,村文化室、村民文化大院,大家各有各的乐法。包头市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基层文化建设投入力度,实行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近年来,全市开工、改造文化设施项目684项,投入资金72.62亿元,做到每年文化事业经费增长不低于财政经费经常性增长幅度。2010年列入包头市政府好事实事之一的13个乡镇(苏木)综合文化站全部建成。“十一五”期间,包头市34个乡镇(苏木)全部建成文化站,实现全市乡镇(苏木)文化设施的全覆盖。全市社区、行政村(嘎查)文化室基本普及,10个旗县区643个行政村建成515个村文化室。全市正式挂牌的文化大院150家。从2009年开始,市政府还对送戏、送节目下基层演出活动每场平均补贴2000元,组织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充分利用流动舞台车,深入到农村、牧区、社区、军营、校园。不仅村村有戏看,“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也成为现实,数字电影已经覆盖了100%的行政村(嘎查)。

     

        包头开展了“我请百姓进剧院”、“高雅音乐进校园”、“千场节目进基层”、“名家讲堂进社区”与“图书报刊进村镇社区”。共同构成了文化艺术惠民的“五进活动”,把文化和艺术送到广大人民群众身边,让广大基层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文化意识“不动摇”

     

        在包头市中心,有一片目前亚洲最大的“城中草原”——赛罕塔拉(蒙语的意思是美丽的草原),是全国唯一的都市草原,面积近万亩。草原有钢城,钢城有草原,是包头市独特的草原文化风景。这里蕴含着极其浓厚的蒙古族餐饮、服饰、游乐、民族歌舞、草原婚礼,礼仪接待等风情文化元素。

     

        这块原本杂草丛生的地方,有很多商家准备投巨资开发房地产,但包头的决策者不为商业利益所诱惑,把它列为标志性文化惠民工程坚持数十年不改规划,持续建设。

     

        包头的文化意识“不动摇”,体现在城市发展规划上,必须把文化融入城市建设,城市建筑。重点突出城市的历史文化风格、当代文化特征和城市总体文化品位,对城市的文化基础设施、历史文物古迹、旧城整体保护、新区开发建设、城市景观及城市雕塑等多层次多方位的设计与建设,特别要求新建的建筑群落要突出体现包头文化特色。近几年建设了一批体现包头特色的钢铁、稀土等文化主题公园以及南海西口文化雕塑群组,把包头文化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

     

        硬件如此,软件也如此。包头市从1986年起,创办了大型群众文化活动“鹿城文化艺术节”,至今已连续举办27届,全市以“鹿城文化艺术节”为龙头,固定了市级和旗县区级“双十”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市级包括:鹿城文化艺术节、鹿城元宵文化节、二人台艺术节、民族音乐会、社区之光大舞台、少儿艺术节、农牧民“文化大院”风采大赛、广场舞大赛、农民工专场晚会、夕阳风采大舞台十大群众文化品牌。旗县区级包括:昆区“魅力昆都仑文化艺术节”、青山区“兵工文化艺术节”、东河区“西口文化节”、九原区“文化大院之声艺术节”、白云区“奇石文化艺术节”、石拐区“五当召旅游文化节”、固阳县“秦长城艺术节”、土右旗“敕勒川文化节”、达茂旗“草原文化节”、高新区“稀土文化节”十大群众文化品牌。

     

        为了让文化意识不动摇,包头在内蒙古率先通过人代会,把包头市文化建设发展纲要和规划通过法定程序固定下来,要求届届领导班子,都要不改规划,长期坚持建设。

     

        包头的文化建设,不断提高着全市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文化生活质量,切实增强了包头文化软实力,为建设“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生态优美、人民幸福的科学发展示范区”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教化。(本报记者 薛冬 高平 通讯员 苏明喜 小红)

     

    专家点评

     

        内蒙古社科院院长 马永真

     

        包头文化建设,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把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摆在文化建设的首要位置,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可谓抓住了文化建设“惠民”这个落脚点和根本点。这些文化建设工程,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龙头,让公民素质显著提高,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升,民族精神和新时期包头精神得到弘扬。包头取得了全国文明城市“三连贯”,在西部地区难能可贵。这说明,文化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无可估量的精神能量和创造活力。

     

        文化工程

     

        ■包头博物馆。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综合性博物馆。2007年全面落成开馆。

     

        ■包头市图书馆。市图书馆新建工程(项目),2012年10月26日开始对外试运行,平均每日接待读者3000余人。

     

        ■包头美术馆。2007年7月正式开馆,是一座于综合性、娱乐性、教育性为一体的公益性造型艺术博物馆。

     

        ■包头市群众艺术馆。建新馆(包头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预计2013年完工并投入使用。

     

        ■九原区博物馆、白云区奇石博物馆、达茂旗博物馆、土右旗敕勒川博物馆4家旗县博物馆已建成。北方兵器城、包头啤酒博物馆等一批特色博物馆正在建设。

     

        ■内蒙古文化传媒创意产业园区。园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发展动漫、网游、民族文化、音乐生产、出版等产业。

     

        专栏编辑 杨 亮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