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委书记郭大建:挖掘深厚历史文化资源,推动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
邯郸市市长高宏志: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目的地城市。
主持人语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实践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具体形态?各地在实践中围绕这个问题浓墨重彩,高招频出。这其中,河北省邯郸市坚持用精品工程这个主线贯穿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力求在精彩上下功夫,在精致上求特色,在精品上求突破,绘就了一幅极具地域色彩的邯郸版文化发展繁荣路线图。
——栏目主持人 杨 亮
塑造文化名牌
日前,经过近两个月的紧张拍摄,由国家知名导演陈力执导的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在邯郸市武安伯延村顺利杀青。这是该市鼎力推出的文化“精品工程”系列名品名作之一。
邯郸市有3100年建城历史,现有人口1000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现代化煤炭、钢铁、粮食、棉花生产基地,新兴装备制造业、白色家电、电子技术产业基地,赵文化、磁山文化、女娲文化、曹魏建安文化、北齐石窟文化、梦文化、磁州窑文化、太极文化、成语典故文化、边区红色文化等十大文化脉系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据该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贾永清介绍,近年来,该市依托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结合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实际,明确提出建设文化强市目标,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打造文化名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为实现“五位一体”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日前,总投资14亿元、融图书馆、大剧院、展览馆为一体的邯郸市文化艺术中心开始实用检测,成为该市最新的人文地标建筑。近年来,该市以公共财政为基础,产业开发为动力,把文化设施纳入城市和新农村建设规划,谋划推进一大批城乡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到目前,全市共建有市、县级公共图书馆20个,市、县级文化馆20个,乡镇文化站214个,城市社区居民文化活动中心290个,5400多个农家书屋,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全覆盖。同时,深入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农村电影工程,组织开展中原民间艺术节、中国吹歌节、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女娲文化节、中华磁山文化节、辣椒文化节、梨文化旅游节等一大批群众性品牌文化活动,力促文化惠民、文化富民。近日,该市就总投资278亿元的“邯郸中华成语文化园” 项目与文汇(香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约。项目将建设成语文化博览体验中心、五星级度假酒店、风情小镇、文化商业广场、实景演艺大厅等,着力打造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国际旅游目的地。
“欢乐乡村”“邯郸红歌汇”异彩纷呈。近年来,该市本着“重心下移”的城乡文化发展理念,组织开展“欢乐乡村”十百千万农村文化推进工程,探索实践“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承办、群众参与”繁荣群众文化活动新机制,采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比赛、展示、创建等活动形式,秧歌、舞蹈、农民时装展、趣味运动会等不拘一格,锻炼培养百佳农民专项才艺人才,打造千支文化队伍,带动百万农民群众参与活动,成为“农民群众自娱自乐的综艺大舞台、没有围墙的乡村大剧场、永不落幕的快乐大本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央视等媒体曾重点报道。邯郸市四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经验。而今,每天早起或者傍晚,在邯郸市丛台公园、龙湖公园、文化宫广场等,几十支群众红歌演唱队激情登场,唱响着一串串生动、激昂的现代化城市音符。为支持群众的演唱活动,该市组织仪式,大张旗鼓为这些演唱队奖励发放音响设备、道具等,激励爱国歌曲在群众中的演唱普及。据了解,该市近年已先后组织群众性“不落幕的激情广场”、“节日主题歌会”、“红色太行颂党情”等系列活动300余场,参与群众超百万人。与江西卫视“中国红歌会”合作打造全国红歌品牌,承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十部门联合组织的“爱国歌曲大家唱”首场活动并在央视播出。该市与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联合承办《我们的节日·春节——中华长歌行》大型演出活动,并在央视1套黄金时间成功播出,向全国人民奉献一场展示邯郸深厚文化底蕴、具有浓郁节日文化内涵的艺术盛宴。
打造文化精品
邯郸市按照有形资源搞开发,无形资源抓创作的思路,从创作具有代表性的文艺作品入手,集中打造邯郸特色文化精品群。通过吸引社会资金河北九如集团投资3000万元,成功与河北省文化厅合作打造了大型魔幻舞台剧《黄粱梦》,先后在北京长安剧院、北京大学、北京空政剧院、广州第九届艺术节、江西抚州汤显祖艺术节、秦皇岛等地演出150余场,获得2010-2011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年度资助剧目前30,在全国掀起了“黄粱梦”热和邯郸文化热。在此基础上,推出了大型戏曲艺术片《桃花庵》、三集戏曲电视剧《罗敷女》、戏曲电影《英嫂》、《打金枝》、电影《太行妈妈》等一批文艺精品。改编完成传统剧目《三上轿》,打造平调落子精品新剧目。支持武安、大名、鸡泽、涉县做好《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朝阳沟》、《大名人》、《毛遂自荐》、《刘邓和他的战友们》等电影、电视连续剧的拍摄。其中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反映上世纪60年代全国经济困难时期,周恩来总理深入该市武安伯延村百姓当中,调查研究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展示了一代政治家亲民、爱民的博大情怀,目前电影摄制已经杀青,即将进入后期制作,初定于明年3月上映。30集电视剧《刘邓和他的战友们》,描写了抗战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的领导下,英勇杀敌,顽强斗争,谱写了一曲军民抗战的胜利凯歌,现剧本已经国家广电总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办的审查通过,正在筹备拍摄。
“三园”、“五城”、“六基地”文化产业开发蒸蒸日上。近年来,该市坚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文化工作的动力和引擎,按照“文化+科技+旅游+市场”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重点推进“三园五城六大产业基地”建设。“三园”就是打造广府生态文化园、漳河生态科技园、磁县历史文化产业园。其中广府生态文化园已被列入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作为全市“一号工程”,投资55亿元建设集古城观光游览、太极观摩修学、湿地休闲度假、田园观光体验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胜地和世界太极文化中心。“五城”就是打造赵王城、邺城、梦城、宋府明城、梨乡水城五大特色旅游文化开发示范区。“六基地”重点推动黑陶生产培训、磁州窑生产、文化创意和人才培育、“永不分梨”文化酒业、草编制品生产、蕾兹万商务印刷六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目前,各项工程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中,并通过搭建宣传平台、参加对外文化交流和投资洽谈,一批文化企业、文化产品、重点项目走出家门、走向世界,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 (本版资料和图片由邯郸市委宣传部提供)
(本报记者 耿建扩 本报通讯员 崔彩平 王德峰)
专家点评
河北省社科院新闻与传播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梁跃民
邯郸在公共文化服务上力求实现“全覆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推出欢乐乡村”“邯郸红歌汇”等异彩纷呈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探索实践“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承办、群众参与”繁荣群众文化活动新机制;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推动文化产业重大突破;打造文艺精品,塑造文化品牌,既破解了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难题,又成功推进了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和现代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还大力发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出了一批文化精品力作,充分显示了邯郸在文化建设上的自信从容、眼界开阔和行动有力。他们用一个个文化亮点汇聚成文化发展旋律,用文化整体发展奏响文化发展的精彩华章,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践样本。
文化名片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成语典故之都
中国太极拳之乡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级园林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中国金融生态城市
中国最具创新绩效城市
全国十佳“开放型政府杰出服务奖”
全国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市
国务院批准的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
专栏编辑 杨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