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14日 星期五

    学者观点

    虚拟经济与现代金融危机

    李国疆 《 光明日报 》( 2012年12月14日   11 版)

        现代金融危机的实质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本主义社会是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社会。原因在于:尽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高度社会化的,但其占有方式却完全是资本主义私人性质的。在当代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收入分配呈现的仍是不平等和两极分化的现实。收入分配两极分化必然导致储蓄与投资、储蓄与消费的失衡,一方面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却是占总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劳动阶层在消费增长上的相对狭窄,使经济增长受到有效需求不足的制约,引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当国家采取宏观调控、建立消费社会来应对经济危机时,结果却会形成三个相互区别而又相互影响的经济过程:其一,以政府举债和居民消费信贷为基础的各种金融创新支撑的虚拟经济膨胀,导致“流动性过剩”;其二,整体经济成为债权债务运行的信用经济,即以债务人未来真实性收入能够偿还为前提而构建的经济运行方式。其三,政府支出的持续扩张及以消费信贷支撑的家庭消费持续扩大引起的总需求膨胀。

        这样一来,当政府支出和消费信贷扩张引起需求膨胀进而引发通货膨胀时,政府反通胀措施必然引发金融资产的风险和价值重估,竞相抛售风险资产,引发市场恐慌性暴跌,资产缩水造成私人部门资不抵债,债务违约率上升,引发金融危机。当危机爆发后,各国出台规模空前的经济刺激计划,人为拉动经济快速步入复苏通道,这本身又存在深化危机的隐患。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将影响政府刺激经济方案的有效性,因为,由政府采取刺激政策而创造的就业机会,很可能通过跨国劳务外包等方式外溢到其他国家,导致乘数效应的下降或消失。

        消费信贷无疑是激励提前消费的一种金融创新,其意义是使当前的消费不受当前收入水平的限制,使生产的扩张突破现有消费能力的限制。特别是,通过金融机构的所谓金融创新再将这些债权证券化,把债务组合分割,衍生出多种金融产品,由此又释放出数额巨大的流动性。所有这些金融创新活动创造了短时期的市场虚假繁荣,实际上却在积聚风险,最终还是抵挡不住实体经济中存在的根本性矛盾,危机必然爆发。透支消费不过是靠透支“未来”来支撑“今天”,把当下的危机延迟到未来爆发罢了。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逻辑看,资本主义经济以生产相对过剩为特征的古典危机与现代金融危机并无本质不同,实质都是生产过剩危机。区别仅在于:在古典危机中,生产相对过剩是以有效需求不足直接表现出来,最终引发金融动荡;而在现代金融危机中,生产过剩不再直接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而是表现为需求膨胀引发债务违约的大规模持续上升,由此引发金融动荡。从古典危机演变为现代金融危机,只不过是把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矛盾的爆发从生产领域推到了金融领域。

        虚拟经济催生现代金融危机

        在经济虚拟化时代,经济危机以金融危机的形式发生,其机制可概括为:虚拟经济通过金融系统信用风险的社会化催生金融危机。

        虚拟经济是在实体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随着整个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自身的增长和扩张也构成现代经济增长的内涵。20世纪80年代以来,虚拟经济进入了快速扩张时期并日益呈现出以下特征:金融产品的多级衍生和大规摸扩张;虚拟经济运动的独立化;虚拟经济引导实体经济功能的深化。

        金融产品的大规摸扩张过程,本质上是企业规模的扩张、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国家干预经济、经济全球化等社会经济变革的结果。而当金融产品可以在市场上自由转让时,就标志着虚拟经济运动的独立化。因为虚拟经济活动本质上就是资产权益凭证的运动,这些权益凭证的创造以及它的激励和约束作用的发挥,就构成了虚拟经济运动的基本内容。由于资产权益凭证的价值等于未来收入流的贴现值,其价格决定是资本化定价方式,因此,当资产权益凭证以资本化定价方式进行交易时,虚拟经济运动的独立化就完成了。随着虚拟经济的发展,资本化定价方式泛化,这种定价方式在各个领域里扩散和延伸,任何有形与无形的权利凭证,只要进入这一价格关系体系,就呈现出虚拟资产的特性。在资本化定价中,预期对价格的决定和变动占有绝对重要地位,因此虚拟经济对人们心理预期的依赖性不断增强,整个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大,市场更具波动性。此时,虚拟经济的服务功能与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的支撑功能分裂了。虚拟经济逐渐独立化并且不再是实体经济的依附者,而是开始成为实体经济的支配者。

        经济的虚拟化本质上是现代信用的扩张形式,信用经济则是以债务人未来真实收入能够偿还负债为前提而构建的经济运行方式。在这一运行过程中,如果实体经济基础不牢固,产业盈利能力下降,能带来高额收益的投资机会消失,投资者信心动摇,市场预期发生逆转,脆弱的金融市场就会陷入恐慌,虚拟资本的价格就会陷入“越抛越跌、越跌越抛”的恶性循环。结果,信用链断裂形成连锁反应,最终引发金融危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不断从国内扩张到国际市场,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使各国市场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增强,联动效应放大,虚拟资本的流动冲击着各国金融市场进而影响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这种状况表明:全球化进一步扩展了信用范围,拉长了信用链条,形成了世界范围的“互利共生关系”。全世界实体经济增长的状况决定着这种“互利共生关系”能否持续,因为全世界实体经济的增长状况提供着这种“互利共生关系”得以持续的信心支撑。所以,在全球化使信用链条扩展到全球时,实际上就是信用风险在全球的扩散,如果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引起全球金融危机。

        我国在发展虚拟经济时应重点考虑三个方面:一是虚拟经济发展要依据高新技术产业风险和收益的不同特征构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促进新的产业发展体系的形成;二是虚拟经济发展要有利于区域产业调整,创新资本从传统产业和高成本地区退出的金融机制,为产业转换与区域性专业化分工提供转换空间和金融支持;三是实施中小企业发展的资本证券化战略,开创中小企业融资新思路。(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