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14日 星期五

    十八大报告解读

    教育新境界:让每个孩子都成才

    潘 涌 《 光明日报 》( 2012年12月14日   02 版)

        党的十八大报告深远地展望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趋势,勾勒出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基本目标的教育愿景,这给予了中华民族以美好的人才预期和巨大的精神鼓舞,值得教育界深思精研,化为行动方案。

     

        以教育公平取向服务民生

     

        所谓“人民满意的教育”,究其本质就是以民生为本、夯实国基的教育。因此,十八大报告提炼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这一精辟结论,并置惠民教育于社会建设诸多内容之首,这是贯穿报告全文的民生主题在教育领域的一种精神体现。这种基于民生关怀的“人民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旨在“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是衡量教育公益性效度的根本标准,是教育公平、普惠民生的根本表现,也是十八大报告论述教育问题时最大的思想亮点。

     

        教育公平是全球性的教育伦理问题,也是当前中国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教育公平,固然涉及入学机遇、教育投入、教学质量、资源分配等方面,但归根到底还是每个孩子能否通过学校教育,成长为既满足社会各种需求,又彰显一己价值的“有用之才”。当每个智慧生命经过学校的“文化洗礼”之后,其特殊才能和实践价值得到社会化的彰显并实现,那么,教育就因为完成了给每位投资者以有形、长远的回报,而体现出庄严和普适的公平原则。面对当前中国社会改革步入深水区、各阶层利益矛盾逐渐突出的新情况,以教育公平取向服务民生,应当是一种缓解伦理压力的和谐教育政策,也是为国家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战略决策。

     

        返璞归真、育才致用的教育新境界

     

        “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这个教育新目标和新任务,意味着中国教育需要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人才观念,不断推进人力资源开发的广度与深度。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启发我们:实践语境中的人是一种具体、独特和感性的积极存在,是洋溢着生命情思、脉动着智慧心率的特色化主体,如此真切、个性和富于活力的价值存在,是不能也难以为他者所替代或重复的。面对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教育应该并且可能达到的境界只能是:不仅要使每个孩子趋近传统意义上专业领域的“成才”,更应获得和谐完整内涵的“成人”;不仅要使之完成生物学层次上的“成人”,更要达成凸显个人独特本质规定的“成己”。“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学校教育“人人成才、个个有用”的本质内涵。只要发现并弘扬了生命的潜智潜能、特色特长,每个孩子都将是社会的“有用之才”。

     

        这就是十八大报告启发我们要努力提升的教育新境界:返璞归真、育才致用。学校教育唤醒孩子心灵的最强音无疑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创新教育教学,拓展成才空间

     

        既然人力资源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那么,如何创造性地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拓展多元开放的自由精神空间,自然是当前中国教育的改革目标。

     

        十八大报告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就需要学校教育发现学生的思维个性、情感特征和表达活力,承认每个孩子都是不能为他者所取代的独立主体,承认每个群体的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互为落差的天然合理性。

     

        首先,教育要为所有孩子的成才开设制度性的绿色通道,即架构多元办学目标、弹性课程体系、宽松教学空间和开放评价标准所融合的国民教育新序列。在这种多维立体的国民教育序列里,普教与职教、成教有机互补,幼教与基教、高教和谐贯通,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和家庭背景的孩子都能获得适得其所、个性伸展的优质教育,得以满足一己兴趣、实现独特发展,为未来生活、服务社会找到最佳坐标。

     

        其次,学校要坚定不移高擎教育理想的旗帜,把“素质”与“创造”放在重要位置。为此,学校要寻找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并前瞻性地拓宽之;在教师招聘与管理上开辟多元评价的灵活渠道,在招生考试与培养上创设个性化绿色通道。最后,教师要精心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细心呵护每个孩子的童真与天籁。这就需要每位教师将“以教代学”或“以教带学”转换成“以教促学”甚至是“变教为学”,从而将课堂重塑为放飞生命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活力的源泉。

     

        总之,十八大报告展示了人民满意、公平惠民的教育愿景,激励社会各界凝练共识、开拓创新,努力提升一种教育新境界:让每个孩子都成才!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