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

    论 坛

    浙江教育的现代化之路

    作者:刘希平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10日 16版)

        推进中高职5年制一体化培养试点;下决心把中考的难度降下来,缓解中小学学生的应试压力;高考改革与普通高中课改相适应,不断扩大学生和高校的双向选择权……大力度的改革,让我们依稀看到了浙江教育现代化的雏形——

     

        实现教育现代化是百姓的期盼

     

        进入新世纪,浙江老百姓早已不满足于“有书读”问题的解决,更急切地提出了“读好书”的愿望。读好书,许多人的参照坐标已不是国内最好的教育,而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甚至是一种美化了的世界最好教育。当前,人们对教育的许多批评正是源于对“读好书”的追求,源于对发达国家教育,包括有些美化了的发达国家教育的比较。中国以及浙江的发展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老百姓不会因此而降低对教育的要求和期盼。

     

        实现教育现代化,浙江省委省政府已做了科学规划。根据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规划纲要要求,浙江实现教育现代化将分“两步走”:第一步,到201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水平位居国内前列;第二步,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省,教育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教育现代化面临的问题

     

        加快推进教育普及化、公平化、国际化、信息化、个性化、终身化,是浙江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普及化方面,浙江省基础教育的普及水平已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但我们残疾人小学教育以后的普及化水平还很低,中职教育学生辍学率在一些地区和学校还较高,民工子弟在流入地的读书问题仍很突出。尽管我们已普及了十五年教育,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一些学校之间,质量差距很大。

     

        公平化方面,浙江省的教育公平得到了很好的维护,中考招生、高考招生已做得相当规范,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择校乱收费就是一个突出表现。过程公平、结果公平还相差很远,一些地方搞重点学校、快慢班的情况还比较严重。

     

        国际化方面,浙江教育国际化中存在的问题是个别地方秩序有些乱,一些项目方向有些偏。我们搞国际化的目的是要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别人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改造提升自己的教育。

     

        信息化方面,浙江省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设备配备有了相当大的进步,信息化教学也比较普遍,但数字化教育资源还比较贫乏,教改的有机融合远未实现。

     

        个性化方面,目前真正做的还比较少,整个教育仍是高度统一的教育,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评价,真正的个性化教育很少。个性化教育严重缺乏,是我们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最大的差距。

     

        终身化方面,我们的终身化教育刚刚起步。与就业相关的培训有了较大发展,但平台建设、制度建设都很滞后。

     

        如何推进教育现代化

     

        推进教育现代化,我们更需要研究实践问题,即如何推进教育现代化。当务之急应紧紧围绕如何缩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来进行,重点研究缩小差距的途径和办法。根据浙江教育的实际,在不同方面、不同地区应做出不同的努力。

     

        应更新理念。推进浙江教育现代化,需要有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理念作引导。现实生活中许多教育问题,诸如课业负担重、搞快慢班和重点学校、幼儿教育小学化等问题迟迟解决不了,尽管原因很复杂,但其中理念有问题无疑是重要原因。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包括一些领导干部、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并不认为多做作业多考试、分快慢班和重点学校、幼儿教育小学化有什么不对,甚至认为这样做有助于提高教育水平,至少能够提高升学率,因此总是变着法子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玩捉迷藏的游戏。针对当前的问题,我们要广泛倡导全纳教育的理念;倡导素质教育的理念,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理念;倡导健康第一的理念;倡导按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办学的理念;倡导选择性学习和因材施教的理念。

     

        应深化改革。现代化教育离不开物质技术的现代化,这方面我们已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但这还不够。对现代化教育内涵而言,最重要的是教育模式或者说育人模式的现代化。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和育人模式,在基础教育阶段基本上是应试性的,整个教育还未转到因材施教上来,这就需要通过改革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和育人模式。现阶段,我们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下大力气抓好课程改革、评价制度改革。各地要加快启动和实施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把课改深化方案落实到位,同时积极探索把选择性的教育思想向中学、小学渗透和延伸。完善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积极推进中高职5年制一体化培养试点,把重点放在中高职一体化统筹培养上。在评价制度上,重点是深入推进中高考及招生录取改革,下决心把中考的难度降下来,落实优质高中向初中分配招生指标的要求,切实缓解中小学学生的应试压力。高考及招生录取改革要与深化普通高中课改相适应,扩大推进“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改革,在维护公平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学生和高校的双向选择权。

     

        应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教育现代化,需要具备现代化素质的教师来实现。我们要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教师队伍建设上来,全面研究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建立完善资格考试、定期注册制度和教师公开选聘制度。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全面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切实落实教师的选课权。完善并严格教师管理制度,改进绩效考核,积极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着力推进教师有序流动,推进中青年骨干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深入研究和探索新增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的有效途径和政策办法。抓教师队伍建设,尤其要强调和培养教师的爱心。爱是教育的出发点和真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人没有一颗爱孩子之心,不适宜当老师,更不可能成为一名好老师。爱孩子很大程度体现在爱困难学生上,有了爱,教师就会自觉自愿地履行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就会自觉自愿地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去教书育人,就会自觉自愿地提高执教能力。推进浙江教育现代化,我们一定要努力建设一支充满爱心,有着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掌握科学教育方法的高质量教师队伍。

     

        (作者系浙江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