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08日 星期六

    观 点

    新时代川剧改革的“铁梅思路”

    廖全京 《 光明日报 》( 2012年12月08日   12 版)
    沈铁梅主演的新编川剧《李亚仙》是继她的代表作川剧《金子》之后的又一部佳作。摄影/范立

    融进纽约:新版歌剧《凤仪亭》

     

        今年七月,中国戏剧梅花大奖获得者、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沈铁梅应邀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艺术节上表演,古老的川剧再次走出国门与大洋彼岸的异国观众们相遇,引起轰动。舞台上,沈铁梅饰演的中国四大古典美人之一的貂蝉,着一身非常现代的服装,与穿着传统戏曲服装的吕布,用川剧、京剧结合的声腔,自然而流畅地融入了由西洋交响乐队与中国传统乐器琵琶、二胡等组成的乐队的美妙伴奏中,出神入化地演绎了《三国演义》中“凤仪亭”的经典故事。

     

        《凤仪亭》也是一出全新的歌剧,全方位地实现了舞台艺术上的中西合璧。这场由沈铁梅策划并发起的演出,由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郭文景作曲,郭文景希望在这部作品中打破西方歌剧中只有美声唱法的传统,把他所认可的中国戏曲中的美妙动人的声音用来演唱歌剧。于是,他把大量的原生态川剧高腔音乐巧妙地贯注进《凤仪亭》中,不仅让它与西洋音乐融为一体,而且让它与京剧唱腔再度融合,共同与中西混合的乐队一起形成了瑰丽而丰满的交响。

     

        走出国门,与外界融合,让川剧艺术走进那些有着共同审美需求的人们的心灵,这恰恰也是沈铁梅的愿望。在《凤仪亭》中,人们欣喜地看到了中国戏曲声腔与西方式的现代表现手法的跨界融合:由加拿大电影导演、百老汇舞美设计师、香港现场视频设计师、视频游戏概念设计师、华裔服装设计师与中国川剧、京剧表演艺术家共同组成的这个艺术团队,实现了中国古典戏曲的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与西方舞台的场景设计、视频技术和投影等手法的巧妙融合。

     

        《凤仪亭》运用大量现场视频在幕布上展现,用黑白两色为观众呈现在舞台上不能见到的演员的另一些侧面,间或还有皮影戏的角色出现。设计师还独创了视频中的中英文字幕的流动式呈现:随着演员演唱的起止,这些唱词便似白色流星雨般地聚集、漂离、消散,整个舞台如梦似幻,溢彩流光……古典的优雅流淌与现代的强烈冲击,在反差中达成审美快感的融合。

     

        在《凤仪亭》中,沈铁梅广泛借鉴了京剧、昆曲、豫剧、西洋和民歌声乐以及歌剧的吐字换气的方法,与川剧融会贯通,大大加强了川剧唱腔的旋律性、歌唱性,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川剧之美。《纽约时报》在报道中给予了热情评价:“歌剧《凤仪亭》45分钟的演出,沈铁梅扮演的貂蝉这个人物,在演唱及表演中占据了大部分的篇幅。她既是该剧的领衔主演,又是一位杰出的、引人注目的川剧高音歌唱家。”

     

        沈铁梅的初衷并非仅仅要展示她个人的魅力。作为把传统川剧艺术带入欧洲音乐殿堂的第一人,早在2004年,她就让川剧之音袅绕在辉煌的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里了。她期望让整个欧洲以至整个世界都能欣赏到中国川剧,她想让川剧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广泛吸纳、借鉴西方文化艺术中的有益成分,实现自身的改革与创新。

     

    返回成都:竞善竞美·梅那么简单

     

        转瞬,从夏天到了秋季,沈铁梅出现在成都的舞台上。在四川职业艺术学院川艺剧场,沈铁梅率竞派弟子拉开了川剧表演艺术家竞华先生诞辰85周年纪念专场晚会的大幕。这是沈铁梅川剧艺术改革创新的又一个举措。纪念恩师的专场晚会,是这一举措的序幕。随后,沈铁梅用精心策划组织的“竞善竞美·梅那么简单——重庆川剧四川行”演出活动,让巴蜀两地的川剧界再次携起手来。她用五场精彩纷呈的演出,实现了重庆川剧院与成都川剧界及戏迷们的深度交流。

     

        沈铁梅从当年四川省川剧学校重庆班的小学员,到如今重庆川剧的带头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代表性传承人,她对恩师竞华先生始终怀着无限深情。沈铁梅永远忘不了竞华老师即使病重时躺卧在床仍然坚持教她学习《三巧挂画》,忘不了在她首演《三巧挂画》那天晚上,竞华老师永远地离开了她。“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后,我用所有的力气演完了《三巧挂画》。”从此,她把川剧的未来画一般永远地挂在了自己心上,把川剧那永远不断的师承传统和恩师呕心沥血的精神融化在了自己的血液中。

     

        返回成都,就是返回传统、返回以恩师为代表的古典川剧。川剧四大名旦之一的竞华先生,当年以华丽婉转的唱腔和宽广的戏路而成就了风格独特的竞派艺术,并获得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沈铁梅传承了恩师在唱腔及发声技巧上广采博取、精心处理的优良传统,并在角色创造上苦下功夫,既丰富了川剧声腔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又在塑造人物方面作出了新探索。

     

        这真是一台接一台尽善尽美的演出。两台折子戏专场折折精湛,场场经典,令人目不暇接。青春版《中国公主杜兰朵》更让人眼前一亮:满台年轻演员,满台华彩辉煌。沈铁梅主演的新编川剧《李亚仙》,是继她的代表作《金子》之后在中国戏曲舞台上产生颇大影响的戏。从川剧表演艺术史的角度看,《金子》中的沈铁梅以个性鲜明的人物创造为戏曲现代戏的表演提供了新的经验,而《李亚仙》中的铁梅则以从容细腻的表演和清丽婉转的唱腔在传统的脉流中注入了现代血液。

     

        返回成都,沈铁梅的初衷并不止于追怀恩师、答谢观众和展示重庆川剧院的改革发展,她希望,原本同根同气同一血脉的川渝两地川剧不能因地域分隔相互抵牾,应共同在继承传统中不断创新。川剧是所有人的川剧。

     

    “铁梅思路”:大青衣的大手笔

     

        纽约和成都演出清晰显示出了沈铁梅对于新时代川剧改革发展设想和举措的“铁梅思路”:将返回东方古典与融进西方潮流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新的川剧前行之路;一方面将传统继承下来,一方面将川剧传扬出去。从沈铁梅的这一举措中,不难看出它对于发展川剧艺术的战略性的意义。

     

        在“铁梅思路”里,传统与现代并不是对立的,返回古典与融入现代是同一的。值得注意的是,沈铁梅的返回古典是建立在现代性的基础上的。在她眼里,新时代是与现代生活相适应的,应当是蕴涵着传统性同时也洋溢着现代性的艺术。失去现代性,传统艺术就可能会成为“博物馆艺术”。

     

        如果将眼界放宽一些,从已经延续三十年的川剧改革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去看“铁梅思路”,这一思路显示出来的在以现代性为基础的前提下返回古典、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特点,以及它所包含的战略性意义,就十分明显了。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川剧发展史上,作为改革先行者的魏明伦和徐棻的作品和创作经验,已经生动地告诉后人:他们将传统继承过来,并且自然地流贯于创作中;更重要的是他们把川剧的现代性思想追求作为创作的目标与基础,于是有了徐棻的“空台艺术”的现代观念和魏明伦反思历史、反抗封建、反抗专制的现代特点。“铁梅思路”恰恰是从表演艺术领域对魏明伦和徐棻的重要补充。

     

        沈铁梅在舞台上的大青衣的形象,折射着生活中的大青衣的风范。沈铁梅和她的“铁梅思路”体现出了这种大气、大度的大家风范——习惯以大戏剧观认知川剧艺术,在与京剧及其他地方剧种的血肉联系中把握川剧艺术。出生京剧世家并从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毕业的沈铁梅,不仅在唱腔和表演上吸收了京剧的养分,而且在整体舞台呈现上要求演职员认真学习京剧的大气和严谨。

     

        沈铁梅习惯于站在全国戏曲环境乃至国际戏剧的时空背景上把握川剧艺术,大胆借鉴欧美戏剧尤其是歌剧的养分,并将它揉进川剧的表演艺术和舞台呈现之中,如盐之入水,得其精妙,幻化无形。

     

        沈铁梅深知,她的一些想法与做法,既产生于外部生存环境的挑战,也得益于内部川剧人的经验积累。与她同时代的川剧表演艺术家们如陈智林、田蔓莎等的改革实践,与“铁梅思路”实际上形成了一种遥远而亲近的呼应。随着新时代川剧的发展,“铁梅思路”将会越来越成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