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06日 星期四

    关注老年人医疗问题②

    让老年慢性病人活出健康的精彩

    ——老年人医疗问题探讨之二

    《 光明日报 》( 2012年12月06日   06 版)

        不良生活方式和快速老龄化,使我国慢性病患病人数快速增加,据统计,我国现确诊有慢性病患者2.6亿人,1.78亿老年人中近半数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病。然而,很多患者并不知道自己何时患上了这些很可能将伴其一生的慢性病。

     

        卫生部介绍,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总死亡的85%,45%的慢性病患者死于70岁之前,全国因慢性病过早死亡占早死总人数的75%。慢性病使我们本该慢慢安享的老年变得“行色匆匆”。

     

    老年慢性病重在控制不在治愈

     

        社会对慢性病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认为慢性病并不严重,且并发症总是离自己很远,慢性病在我国存在着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达标率低的特点。

     

        “慢性病的发病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带病时间长,在早期往往无法引起患者的重视,等到症状明显时,病情一般都比较严重了。”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研究员林琳指出,慢性病大多在患者进入老年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只是到了老年,病情和症状更加突显了。

     

        慢性病可以治愈吗?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于普林教授认为,慢性病需要治疗,但不能单纯地以追求治愈为目的,因为很多老年慢性病是无法彻底治愈的,而应该以控制和延缓病情为目的,使其处于可控的范围内。

     

    社区健康教育别“一阵风”

     

        由于老年人集中在社区,社区健康教育对患者更有针对性。但在实际操作中,社区健康教育却面临延续性不强的问题。

     

        “社区健康教育号召起来容易,启动仪式很多,但延续性很弱。”林琳解释,之所以如此,原因之一在于慢性病防控经费难以得到保证,中央财政投入不足,地方配套经费跟不上;同时,健康教育的专业人才比较缺乏,特别是边远地区的省市。因此,造成了社区健康教育“一阵风”的状态。

     

        卫生部发展研究中心在天津和甘肃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医疗治疗费用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84%,公共卫生与预防领域投入仅占卫生总费用的1%至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社区处处长施小明介绍,我国慢病防控经费只占整个疾控经费的1.7%至2.3%。

     

        慢性病患者不断增多,且进入疾病晚期,疾病负担将进一步加重。世界卫生组织在《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报告中估算,2005至2015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将累计产生558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提出,“财政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疾病谱的转变和疾病负担的变化,安排必要的慢性病防控经费”。但这份由卫生部、财政部等15部门联合制订的规划里,并没有明确说明防控经费如何保证以及具体的投入比例。

     

        “十八大提出要把国家成果惠及民众,怎么惠及民众呢?应该保证更多的公共卫生支出和投入。”林琳说。

     

    老年慢性病人控制好了就是健康人

     

        “多数人只关心是否患病,而不关心因何患病,因此不知道怎么去预防。”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张铁梅教授指出。

     

        张铁梅认为,目前的健康教育缺乏一个总的原则性指导,“我们听到的更多的是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什么,细枝末节的东西太多,非常关键的信息少,无法给老百姓提供有效的指导。”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提出,到2015年,我国慢性病防控核心信息人群知晓率要达到50%以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覆盖全国50%的县市。

     

        什么是老年人健康标准?于普林认为,人们应该更新健康观念,老年人是否健康不能单以是否患病作为唯一标准,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如果以正确积极的心态投入家庭和社会生活,也能很好地享受健康快乐的老年生活。

     

        “比如一个高血压老年人,血压控制得很好,有糖尿病,但血糖也控制得很好,不影响独立的生活能力,能维持正常生活功能,就应该考虑他为一个健康的老年人。”于普林说,“如果贸然给他戴上病人的帽子,会给他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使其不能很好地参与家庭及社会生活。我们应鼓励老年人积极地投入家庭及社会生活,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老年慢性病。”

     

        “老年是人生一个必经的正常过程,衰老虽然不可避免地会伴随一些慢性疾病,但不能让疾病和死亡的恐惧占据心灵。要放下思想包袱和顾虑,减轻心理负担,更加积极地投入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扮演好自己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于普林解释,如果人老了还能承担一定的家庭和社会角色,便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有意义和价值,这对于老年人自身、家庭和整个社会都是有益的。

     

        (本报记者 陈海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